常识 | 包華國 |
释义 | 包華國1902——1963四川成都人,祖籍廣東,1902年 (清光緒二十八年) 生。1920年成都縣立中學畢業,選送清華學校。1926年夏清華畢業後,回四川,任教職,並創刊《九五日報》,宣傳革命。1927年赴美國留學,入史丹福大學習政治。1929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獲碩士學位後回國,任四川大學教授。1932年任國民政府實業部勞工司科長。主管國際勞工事務。1934年派赴日内瓦國際勞工局,任中國常駐代表並出席歷次國際勞工大會。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自動請調回國,奉委爲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政治部主任秘書。1938年7月,任中央團部宣傳處副處長,並歷任三民主義青年團重慶支團主任,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委員,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社會部福利司司長。1941年10月,任重慶市政府社會局局長,任内設立重慶空襲服務總隊,自兼副總隊長。1944年夏,辭去社會局局長職務,改任重慶市參議員。1945年抗戰勝利,赴南京,任社會部工礦檢查處處長,並兼中央社會保險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内曾赴英國及歐陸各地考察,並屢次代表我國出席國際勞工會議、海事會議。1947年冬,當選爲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去臺灣。1954年7月,任“亞洲人民反共聯盟中國總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並在東吴大學法學院、政治大學兼任教授。1963年12月15日病逝。終年61歲。有《第一次歐洲大戰政治外交史》、《中日紛争與國際政治》、《國際聯盟新約》等。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