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龙首渠 |
释义 | 龙首渠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地下井渠,汉武帝时,熊羆(又作庄熊)建议开凿。相传开凿时曾掘到龙骨,故名龙首渠。龙首渠自征县(今陕西澄城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临晋西(今陕西大荔西)入洛。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土质疏松,渠岸易崩,于是凿井,在井下开渠通水,长达十余里,井深者达四十余丈,井渠法由此而产生。因工程浩大,调动兵卒万余人,开凿十余年渠方成,犹未得其效益。后渐废。北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再度兴工开浚,以增加灌溉面积,后又渐废毁。 龙首渠西汉武帝时为灌溉今陕西北洛水下游东岸一万多顷咸卤地而开凿的渠道之一。相传开凿时掘到龙首,故名龙首渠。自今澄城西南引洛水东南流,至今大荔西仍入洛。龙首渠经商颜山(今名铁镰山)下,洛水旁,因土松渠岸易于崩塌,乃凿成若干深井,以井代沟,井与井之间有水流通,长十余里,最深井达四十余丈,称为井渠,这种修渠方法是一种创造,在沙土地带很有成效。当时汉武帝发卒万人,历十余年始通。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