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万年反晋
自晋惠帝永熙元年(290)起,北方广大地区连年干旱,造成严重饥荒,疾病流行,而西晋统治者不顾西北各族人民的死活,加紧经济盘剥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各族人民一次次的反抗。元康四年(294),匈奴人郝散在上党谷远(今山西沁源)起兵反晋,虽然很快失败,但两年后,其弟郝度元又在关中起兵,杀晋朝北地太守,败雍州刺史,秦(今甘肃东部天水、秦安一带)、雍(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地区的氐、羌诸族一时俱起,同声响应。他们推举氐人齐万年为首领,与晋朝对抗。不久,齐万年称帝,有众七万,于永康七年(297)大败晋军于六陌(今陕西兴平),杀晋建威将军周处。其后,队伍发展到数十万,屡败官军。朝廷因梁王司马肜督战不力,不得不启用文武双全的积弩将军孟观前往关中镇压起义军双方前后大战十几次,直至元康九年(299),齐万年在中亭(今陕西扶风西)战败,这次历时四年的起义才告结束。齐万年虽死,却拉开了各族人民反抗晋朝黑暗统治的序幕。西晋王朝正是在各族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晋斗争中彻底崩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