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陶安 |
释义 | 陶安(1315—1371)元末明初太平当涂(今属安徽)人,字主敬。博览经史,尤精通《易》。元至正初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至正十五年(1355)迎附朱元璋。议取金陵,与元璋意合,遂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进郎中。盛赞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四人学识,自谓不如。先后知黄州、饶州,宽赋减役,颇著政绩。吴元年(1367)召为翰林院学士,充议礼总裁官。洪武元年(1368)知制诰兼修国史。太祖数与论前代兴亡,赐门帖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后出任江西行省参政,卒于官。封姑孰郡公。著有《陶学士集》、《辞达类抄》、《姚江类抄》等。 陶安(1315—1371)明诗文家。字主敬。当涂(今属安徽)人。早年师事李习兄弟,元至正四年(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后避乱家居。明兴,朱元璋渡江,与李习率父老出迎,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洪武初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出为江西参政,卒于任。晚明时追谥文宪。博涉诸经,尤长于《易》,颇受太祖信任,曾御赐对联:“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以文章宿望,人得其赠言以为荣,故集中送人之序引几居其半。早有诗名,年十六曾为监郡薛昂夫赋《喜秋雨》诗,所作亦如其文,以平易典实为特点。著有《陶学士集》,另有《姚江类钞》、《辞达类钞》等。生平事迹见《明史》卷一三六、《国朝献征录》卷六。 陶安 1315—1371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少聪敏颖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从耆儒李习游。元至正初,乡试中举,授明道书院山长,后避乱家居。太祖渡江取太平府(今安徽当涂),陶安率父老出迎。曾问取金陵事,安认为取金陵可以“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于是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又随太祖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升为郎中。又知黄州(今湖北黄冈),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又移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吴元年(1367),初置翰林院,召为学士,时征诸儒议礼,任命为总裁官,率诸儒删定律令。洪武元年(1368),命知制诰,兼修国史。不久,命为江西行省参政,政绩卓著。病危时,仍草上时务十二事。卒,追封姑熟郡公。著有《陶学士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