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陈旉 |
释义 | 陈旉(1076—?)宋人。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生平不详。著有《农书》三卷,绍兴十九年(1149),知真州洪兴祖为作序刊行。他不愿仕宦,所至种药治圃,享年当在八十以上。《农书》是在理论上对农业实践的总结,上卷为土地经营及栽培总论,中卷养牛,下卷蚕桑,体例谨严,多切身体会。对土地规划利用、土壤治理、肥料、水稻技术等方面,提出不少独到见解。 陈旉宋农学家。号全真子。隐士。撰有《农书》,共三卷,论述南方水稻栽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经验。 陈旉 1076—1154之后宋代著名农学家。自号西山隐居全真子。著有《农书》三卷。他隐居躬耕的西山,是仪真附近的扬州西山或太湖洞庭西山,所以他是江苏人。洪兴祖在为陈旉《农书》写的《后序》中介绍说:陈旉“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志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如见其人,如指诸掌。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其尤精者,《易》也。平生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可见陈旉一生未仕,博览群书、种植药材,经营农业。由于他“躬耕西山,心知其故”,因此他写的《农书》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确乎能其事,乃敢著其说以示人”。陈旉自己也说他的《农书》不是“腾口空言,夸张盗名”,而是“使老于农圃而视效于斯文者……转相读说,劝勉而依仿之”,以“有补于来世”。他的《农书》是现存最早论述南方水稻区域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的农书。《农书》写成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时年七十四岁,五年后,他又为《农书》写了跋,他至少活了八十岁。仅在宋代,《农书》就刊印二次,一次在江苏仪真,另一次在江苏高邮。以后多次刊印,直到近年又出了点校的通行本,说明陈旉《农书》是一部很有影响的古代农学著作。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