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金花银
释义

金花银 

明代中期将田赋折成银两征收。明代以前,白银已经当作货币使用,但不占优势。主要的流通手段,仍然是铜钱。后随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下,赋税逐渐采取折纳白银的办法。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根据副都御史周铨的建议,将江南诸省的田赋折征银两,称为“金花银”。规定米麦一石折银二钱五分。成化时,每粮一石,折银一两。成化、弘治以后逐渐把正税中的棉布也改折银两交纳。商人屯田也开始折纳白银。国家大量征银的结果,促使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金花银原意为成色上好之银,明代作折粮银。始于正统元年(1436)。以米麦四石,折银一两,将南畿、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岁入米麦四百余万石,折银百余万两,入内承运库,后其他地区亦大多行之,遂成定制。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