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伊利汗国
释义

伊利汗国 

蒙元时期的西北宗藩国,十三世纪中叶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即已攻占波斯东部呼罗珊诸城。公元1231年窝阔台又遣大将搠里蛮西征,攻灭花剌子模算端(意为国王,今译为苏丹) 札阑丁,征服并招降了波斯大部分地区。公元1252年旭烈兀奉大汗蒙哥之命再次统兵西征。公元1256年攻灭木剌夷国(位于今伊朗马赞德兰省)。公元1258年攻陷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公元1259年进军叙利亚。次年春,旭烈兀闻知蒙哥死讯,于是留部分兵力继续征进,而自率余军返回波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期间,旭烈兀拥护忽必烈,忽必烈遂将阿姆河以西地区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形成了伊利汗国(旭烈兀及其后继者自称伊利汗。伊利,突厥语,意为“从属”)。其领土,东起阿姆河和印度河,西至小亚细亚,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都城始为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后曾迁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孙丹尼牙(今伊朗阿塞拜疆苏丹尼耶)。十四世纪中叶以后,伊利汗国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以及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而趋于瓦解。十四世纪末,兀洼思汗建立的札剌亦儿朝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伊利汗国的统治遂告结束。
伊利汗国又译伊儿汗国。蒙古汗国之一。蒙古宪宗二年(1252),命同母弟旭烈兀出镇波斯,统兵攻灭木剌夷及报达哈里发等国。世祖即位后,封授旭烈兀统领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儿(埃及)之境,建立汗国,分置各州长官。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意为从属),奉大汗(元帝)为宗主,谕旨钤用元廷所赐“辅国安民之宝”、“王府定国理民之宝”(汉字)等印玺。国都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后一度迁都孙丹尼牙(今伊朗苏丹尼耶)。第七代伊利汗合赞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命宰相拉施都丁纂修《史集》,国势颇盛。与元朝关系密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第九代伊利汗不赛因死后,统治集团内讧迭起,权臣、大将各自拥立可汗,纷争不已。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占桃里寺,伊利汗国亡。札剌亦儿氏贵族哈散据有报达,1340年自立为汗。其子兀外思在位时,兼并波斯西部大部分地区,1359年取桃里寺为都城,史称札剌亦儿朝。十四世纪末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伊利汗国 

元朝西北宗藩国。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伊利,突厥语“从属”之意。旭烈兀西征回波斯后,获悉忽必烈已经即大汗位,派遣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母河以西直到密昔儿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大食军民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由大汗政府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为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又一个汗国。其领土东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以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1265年旭烈兀卒,阿八哈嗣位,并得到忽必烈的诏立。阿八哈即位后,定都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士),忽必烈大举攻宋,征工匠于阿八哈,即遣回回炮手入京应命,回回炮技术因而传入中国。1282年,阿八哈卒,弟贴古迭儿继位。1284年,阿八哈子阿鲁浑声言其父受大汗册命,汗位应当属己,在权臣不花支持下起兵推翻其叔;遣使入元奏报。忽必烈命他继承汗位。1291年阿鲁浑死,弟海合都继立。1295年,权臣谋杀海合都,奉诸王拜都为汗,阿鲁浑子合赞起兵讨灭叛者,夺取汗位。1298年,合赞遣使入朝元廷,贡珠宝等物。合赞即位后,大力进行社会改革,制定新的土地、赋税、驿站、货币等制度,限制蒙古贵族等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使农业、工商业得到发展,财政收入增加。1304年合赞卒,弟合儿班答继立,号完者都汗。合儿班答遵循其兄政策,继续发展经济、文化。1316年合儿班答卒,子不赛因嗣位,权臣出班有拥立之助,不赛因为他向元朝请封,1324年泰定帝授出班“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出现专擅国政,诸子皆居要职,与不赛因发生矛盾,不赛因杀其第三子,出班举兵叛,兵败被杀。经过这次内乱,国势削弱。1335年不赛因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1355年,钦察汗国札尼别汗攻入桃里寺,杀出班后人。在纷乱中,一些地方贵族也乘机独立,形成割据局面。据有报达的蒙古贵族哈散于1340年自立为汗。1358年,其子兀洼思汗兼并阿塞拜疆等地,移都于桃里寺,史称札剌亦儿朝,14世纪末被贴木儿帝国所灭。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