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郝经
释义 郝经(1223—1275)元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字伯常。金亡后徙河北。家贫好学,为守帅张柔、贾辅延为宾客,教诸子,得读二家藏书。元宪宗时,入忽必烈(世祖)王府,条上数十事,甚受信任。从忽必烈攻宋鄂州,得宪宗死讯,建议撤军北还,争取汗位,与贾似道议和退兵。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使宋,告世祖即位,并商和议,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十余年。至元十二年(1275)归元,寻病卒,谥文忠。被留之日,以著述为事,著有《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真观》、《行人志》等。仅《续后汉书》九十卷传世,有《宜稼堂丛书》本。另有《陵川文集》三十九卷,有明正德二年(1507)刻本、清乾隆三年(1738)凤台王氏刻本等。
郝经(1223—1275)元学者。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属山西)人。由金入元,为忽必烈潜邸谋臣,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曾求学于赵复。最初对“道学”提法有所抵制,但很快就为南宋理学学说所折服,并成为理学思想在北方传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一方面强调“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一方面又指出要以“尧舜之道”,即以儒家学说对元代统治者进行开导。因此倡导学者要“力行实践”,以实现对当时统治者的教化。其论太极推崇邵雍,废弃术数之说。其论“道”则认为道“近而易行”,存在于具体事物中,“事在而道在”。并批判当时一种沉湎于训诂,或务求高远之说而脱离实际的研究法。著作有《春秋外传》、《太极演原》、《陵川集》等。
郝经(1223—1275)元文学家。字伯常。陵川(今属山西)人。其祖天挺为元好问之师。金亡,徙家顺天。家贫,昼负薪,暮读书,与元好问交好,为贾辅、张柔所赞赏,先后聘为家庭教师。两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蒙哥汗九年(1259),忽必烈围鄂州,宋相贾似道向忽必烈求和,并向宋廷伪称自己击退蒙兵。忽必烈即位,以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出使南宋,贾似道恐经泄露求和事,拘经于真州(今江苏仪征)。至元十一年(1274)伯颜南伐,经始获释,回大都卒,谥文忠。经被留南宋十六年,益致力于文章,著《春秋外传》、《易外传》、《太极演原》、《续后汉书》及《陵川集》等。其文丰蔚豪宕,诗多奇崛,而真州诸作,尤极凄惋。生平事迹见元阎复《静轩集》卷五《元故翰林侍读学士国信使郝公墓志铭》、《元史》卷一五七。

郝经  1223—1275

蒙元时期儒士。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晋城)人。金亡后徙河北。家贫好学,为守帅张柔、贾辅延为宾客,教诸子,得读两家藏书。元宪宗时,入忽必烈藩邸,条上数十事,深得信任。从忽必烈攻鄂州,得蒙哥死讯,建议撤军北还,争取汗位,与贾似道议和退兵。忽必烈即位,他以翰林学士充国信使,使宋议和。因贾似道谎报战功,害怕郝经到临安后泄露他的伎俩,遂把他羁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被拘十余年后,于至元十二年(1275),才得释北还,不久病死。他一生积极进取。又是元初最早接受和信奉朱熹学说的北方儒者之一。当南宋名儒赵复被俘到北方,将程、朱著作尽传付于姚枢,却不愿为官,郝经致书赵复要他改变华夷之别的观念,“达乎天下,由常以达变”,不应独善其身。请求赵复将“六经之义,圣人之道”,“衍正脉于异域”“大放于北方”(《送汉上赵先生序》)。表明了郝经要在异族统治下使汉文化发扬光大的立场,因此他积极地推动蒙古统治者施行汉法。郝经代表了拥护忽必烈的政权并积极促使他推行汉法的儒士们的政治立场。他被拘十余年间,精神异常困苦,但仍著述不停,写出了《续后汉书》九十卷。还有《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真观》、《行人志》等。有《郝文忠公集》、《陵川文集》。传世的有《续后汉书》、《陵川文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