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裴行俭
释义
裴行俭(619—682)唐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字守约。裴仁基子。幼以门荫补弘文生。贞观中,举明经,调左屯卫仓曹参军。从苏定方学用兵术。高宗时,因与长孙无忌等非议立武后,左迁西州长史。麟德二年(665),擢安西都护,西域诸国多慕而归附。总章二年(669),为司列少常伯(即吏部侍郎),改革选官制度,始设长名姓历榜,确定铨注之法。与李敬玄同时典选十余年,甚有能名。调露元年(679),西突厥攻安西,以安抚大食使名义,将兵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俘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于碎叶城刻石记功,擢礼部尚书。会东突厥来攻,又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将兵平突厥阿史那温傅等。有知人之鉴,所引部将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并为一代名将。善草书,著《草字杂体》、《选谱》,并有集二十卷,皆佚。

裴行俭  619—682

字守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父仁基为隋光禄大夫。贞观中行俭举明经,调任左屯卫仓曹参军。大将军苏定方对行俭说:我用兵之术,世无可教者,唯汝贤,可教。遂尽授其术于行俭。行俭不久升长安令。高宗将立武则天为皇后,行俭以为国家忧患自此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左仆射褚遂良私议其事,为大理袁公瑜告发,行俭因而降为西州都督府长史。累升吏部侍郎与李敬玄共同负责选官之事,有能名,时人称“裴李”。上元三年(676),行俭拜泰州右军总管,受周王节度。仪凤二年(677),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等联合吐蕃作乱,朝廷欲讨之。行俭建议不必动干戈,可遣使送还在京为人质的波斯王子泥涅师,于送还途中,便中取事,以平叛乱。高宗因命行俭为安抚大食使,护送泥涅师回国。行俭召西州豪杰子弟千余人随己西行,假说此时天气炎热,西行不便,秋凉方可动身,都支得到这个消息,不设防备。行俭昼夜兼程,都支等猝不及防,束手就擒,兵不刃血,叛乱遂平。行俭部下立碑碎叶城以记其功,然后奏凯而还,高宗大嘉褒奖,谓行俭文武兼资,拜行俭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调露元年(679)突厥反,单于都护萧嗣业率兵讨之,反为所败。行俭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身份率兵三十万伐突厥,行俭用粮车三百辆,每辆暗伏精兵五人以诱敌,敌果中计,唐军几乎全歼突厥兵。行俭继续进军,杀敌无数,擒获突厥大首领。行俭班师回朝不久,阿史那伏念又伪称可汗,与温傅合势,鸠众作乱,行俭用离间计,使他们自相残杀,突厥叛乱彻底平定。以功封闻喜县公。永淳元年(682)四月病卒,赠幽州都督,谥曰“献”。

行俭工草书,不择笔墨,所书均为佳品。曾奉高宗命在百卷素绢上抄录《文选》一部,高宗览之大喜。有文集二十卷,撰《选谱》十卷、《草字杂体》数万言。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