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荀粲 |
释义 | 荀粲(约209—238)三国魏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字奉倩。家中诸兄宗儒,唯他独好谈玄,与傅嘏齐名于世,史称“嘏善名理,而粲尚玄远”。认为圣人的思想(意),盖理之微者,非语言、文字所能尽表,六经虽存,不过是圣人思想的外壳,类似糠秕,是“言不尽意”的倡导者之一。 荀粲(约209—238)三国魏玄学家。字奉倩。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魏谋士荀彧之子。与傅嘏、夏侯玄友善。不贵功名,尚谈玄远,善于论难。粲诸兄并以儒术论议,而粲独好言老庄,认为儒家“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秕糠”(《世说新语·文学》注)。对《易传·系辞》所说“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表示异议,提出“言不尽意论”,认为“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引《晋阳秋》)。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