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汤用彤(1893—1964)现代学者。字锡予。原籍湖北黄梅,生于甘肃渭源。幼即从学于父,对历史兴趣浓厚。辛亥革命前入北京顺天学校。1917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校任教,并任《清华周刊》总编辑。翌年赴美留学。1920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哲学及梵文、巴利文。两年后获哲学硕士学位返国。先后在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曾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常务委员。受美国新人文主义影响,1922年发表《评近人之文化研究》,认为当时东西文化争论的双方,“均仅取一偏,失其大体”,即没有把握中西文化的整体;“新学家以国学事事可攻,须扫除一切,抹杀一切;旧学家则以为欧美文运将终,科学破产,实为‘可怜’。皆本诸成见,非能精考事实,平情立言也”。学术上专治佛教史和哲学史,精于考订,治学严谨,把考据之学实事求是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思想的方法结合起来。对玄学和佛学的关系、佛教史的发展规律、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和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均有创见。主要著作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印度哲学史略》、《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隋唐佛教史稿》等。今人编有《汤用彤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