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般若
释义 般若佛教名词。梵文Prajñā的音译,一译“般罗若”或“波若”,意译“智慧”等。全称“般若波罗蜜多”(梵文Prajñā pāramitā)。指成佛所须的度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的特殊智慧,其基本理论为“假有性空”。获得般若智慧唯有“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即通过对一切现象的观察,否定世俗认识及其对象。故《肇论·般若无知论》引《道行般若经》称:“般若无所知,无所见。”
般若梵文Prajñā的音译,亦作“波若”、“钵罗若”等,意译为“智慧”、“智”、“慧”、“明”等。全称“般若波罗蜜多”(Prajñāpāramitā)或“般若波罗蜜”,意译“智度”、“明度(无极)”等。佛教用语。六度之一。谓通过智慧到达涅槃之彼岸。《大智度论》卷一百:“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诸佛以法为师,法者即是般若波罗蜜。”认为此智慧非世俗人之所能有,乃成佛所需的特殊认识。其主要特点,在用以观察诸法实相。其基本理论包括“性空”和“方便”两部分。以为世界一切事物,均为因缘所生,故无固定不变之自性;世俗认识及其面对的对象,虚幻不实。唯有“般若”能超越世俗认识,把握诸法真如实际。故“般若”智慧之获得,亦唯有通过对世俗认识之否定才有可能。《肇论·般若无知论》引《道行般若经》:“般若无所知,无所见。”即是此意。但此种智慧若不采用世俗认识所能够接受的方式,又无法宣传群众,故表达“般若”之内容,须由“性空”而“方便”,即运用世俗认识手段,主要是使用破除世俗认识的否定方法,例如“无生无灭”、“无住无得”、“无相无想”等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