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脉经》魏晋王叔和著。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集自《内经》以来的脉学资料合为十卷。系统分析整理以往脉学理论并归纳总结出二十四种脉象,详述各脉不同的指下感觉与辨别方法;确立寸口脉法,提出左右手各脉脏腑分配原则。为脉名奠定了种类基础并为脉象指下标准确立了规范,对中医诊断学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脉经书名。西晋王叔和撰。十卷。九十八篇。成书于公元三世纪。集前世脉学之大成,第一次系统地论述各种脉象。确定了寸口手桡侧动脉脉法,论述了寸、关、尺三部脉位及脏腑分配原则,解决了寸口切脉的关键问题;详述了二十四种脉象的辨别方法,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脉专著,使脉诊成为一门独立的诊断方法,成为后世中医脉诊发展的基础。公元六世纪时传入朝鲜、日本,十一世纪传入阿拉伯,十七世纪被译成美、法、拉丁文字。曾经宋林亿校订,篇次内容略有改动。版本颇多,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排印本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