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胡汉民
释义 胡汉民(1879—1936)广东番禺人,原名衍鸿,字展堂,号不匮室主。清光绪举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留学,入弘文学院及法政大学。三十一年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执行部书记、《民报》编辑。三十三年随孙中山至河内等地,参与黄冈、镇南关诸役。失败后至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旋任同盟会南方总支部长,参与筹划云南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宣统三年(1911)广东独立,被举为都督。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孙中山卸任后,返粤任广东都督兼民政长、国民党广东支部长。次年被袁世凯解职。“二次革命”后赴日,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交通部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任中央执行委员、广东省长等职。企图改变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孙中山督师北伐时,代行大元帅职。1927年参加蒋介石反共清党,并历任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立法院院长等职。后因与蒋权力冲突,1931年被软禁。获释后长期与蒋对立。1933年在香港创刊《三民主义月刊》,标榜抗日、反蒋、反共。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著有《演讲集》等。

胡汉民  1879—1936

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幼通经史。少年时期受顾炎武、王船山著述的影响,萌蕴了排满思想。曾支持变法,但康有为转向“保皇”后,则对其多所砭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认为其思想,有“莫大之价值”,而对其运动方式之“粗劣”、“迷信”,则持否定态度。二十岁左右开始向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2年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师范科,旋退学回国,任广西梧州中学总教习(校长)。1904年再次东渡日本,入东京政法大学。次年8月加入同盟会,先任评议员,后任本部书记长。11月《民报》刊行,依孙中山口授代写发刊词,旋与改良派《新民丛报》展开论战。后策划滇、桂、粤边境起义,负责军需供应。1909年,在新加坡和汪精卫组办《中兴日报》,与改良派《南洋总汇报》论战。10月任香港南方支部长,两年间先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及黄花岗之役。1911年广东独立后,出任广东督都。任内颁行“议会选举法”,并规定同盟会议员男女各占50%,创国内及亚洲妇女议政之始。翌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孙中山辞职后,回任广州督都,兼民政长。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后,主张依法制裁袁世凯。6月被袁免职,调任西藏宣抚使。次年在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党,主编《民国》杂志,支持孙中山“重整旗鼓”三次革命。1917年任护法政府交通部长。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出任总参议。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成为右派领袖。9月孙中山督师赴韶关时,代行大元帅职权,兼广东省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院长等职。1931年2月被蒋介石囚禁于南京,10月获释,回广州,参与反蒋活动。1936年5月12日病逝于广州。著有《胡汉民自传》。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8: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