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箕子 |
释义 | 箕子又称箕伯、箕仁。商纣之诸父,一说为庶兄(《史记·宋微子世家》司马贞索隐)。名胥余。任太师。见纣王淫乱暴虐,屡谏不听。人劝其去,他以“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史记·宋微子世家》),乃披发装疯为奴。周武王破商后,被释。武王曾访问之,他说以“天地之大法”,见《书·洪范》。 箕子商代末年贵族。纣王叔父,曾任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故称。纣王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为纣所囚。周武王灭商后被释放。武王曾“问箕子殷所以亡”的原因,并“问以天道”(《史记·殷本纪》)。《尚书·洪范》记有箕子以“洪范九畴”回答武王关于天道之问。参见“《洪范》”。 箕子 生卒年不详商纣诸父,名胥余,封子爵,国于箕。《史记·宋微子世家》载,箕子看到商纣王开始制造象牙筷子时,便叹息说:他既然制造象牙筷子,还会造玉杯,还会想得到远方的珍宝,车马宫室都会逐渐奢侈华丽的。从此开始,无法振作有为了。箕子看商纣王淫乱放纵时,便去进谏,商纣不采纳。有人对箕子说,可以辞官离去了。箕子认为:作为臣子,进谏不听,就辞官离去,这是宣扬国王的过失,自己讨好民众,不能这样做。于是,便披头散发,假装疯颠,当奴隶去了。从此,隐居起来,弹琴悲叹自己的不幸,《箕子操》据说就是他弹的琴曲。周武王灭商以后,曾去访问箕子,请教天道,箕子讲了《洪范》,以答周武王提出的问题。其内容是:(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五)皇极、(六)三德、(七)稽疑、(八)庶征、(九)五福六极。五行:讲的是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的性质;五事:讲的是仪容必须庄严恭敬、语言必须正确可遵从、观察事物必须明白透彻、听取意见必须明辨是非、思考问题必须周到细致;八政:讲的是粮食生产、财货流通、祭祀、土木建造、教育、礼宾、军事;五纪:讲的是岁、月、日、星辰、历数;皇极:讲的是帝王统治的准则,帝王推行政教,应当建立准则,遵循圣王的正义、正道、正路,成为天下民众拥戴的圣王;三德:讲的是正直、刚克、柔克,即善于运用帝王的赏罚大权,而不使其旁落;稽疑:讲的是决断疑难问题的方法,首先要自己尽心思考,其次和卿士商量,民众商量,再用卜筮决断;庶征:讲的是下雨、天晴、暖和、寒冷、刮风,五种气候不失时序,各种植物就生长茂盛,年、月、日的时令正常,百谷便丰收,日、月运行,有冬,有夏各有常规;五福六极:讲的是五种幸福的事和六种凶恶的事,长寿、富有、康宁、德行好、年老善终,是五福,夭折、疾病、忧愁、贫穷、丑陋、愚懦是谓六极。箕子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地把自黄帝、尧、舜、禹以来的天道人事等各方面讲给周武王后,周武王十分敬慕箕子,不以臣下看待,把他封在了朝鲜。后来箕子从朝鲜来朝见周王,路过以前商朝的都城旧址,见宫室毁坏,禾黍丛生,内心悲伤,欲哭又觉得不能哭,欲流泪又觉未免像妇女,于是作《麦莠》之诗以抒此怀。诗句是:“麦芒尖尖啊,禾黍的苗儿绿油油。那个顽皮的孩子呀,不与我亲近啊!”诗中的顽皮孩子指的是商纣王。商朝的遗民听到《麦莠》诗,都为之落了泪。《尚书》有《洪范》篇据说为箕子所作。又有人说《洪范》为战国时人假托箕子之名所作。据说朝鲜平壤有箕子陵。《史记·宋微子世家》《集解》说:“杜预曰:‘梁国蒙县有箕子冢。’”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