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种师道 |
释义 | 种师道(1051—1126)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种世衡孙。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因论免役法害民,改知德顺军。入元祐党籍,罢废近十年。历帅西北边州,屡败夏人。宣和中,力谏联金攻辽,被迫致仕。金兵南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驰援汴京。因年事已高,时称“老种”。拜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及议和,建议待敌粮尽北还渡河时追歼之,未被采纳。金兵退,罢为中太一宫使。金人再度南下,复起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寻召还,病卒。种师道 1051—1126北宋末名将。初名建中,又名师极,字彝叔。洛阳(今属河南)人。世衡之孙,种氏三世为西北名将。饶知谋、知兵法。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累官秦凤路提举常平。因论免役法害民,改知德顺军。入元祜党籍,罢废近十年。历帅西北边州,屡胜夏人。宣和中,力谏联金攻辽,被迫致仕。金兵南下,起为京畿、河北制置使,驰援汴京。因年事已高,时称“老种”。然其言多被拒纳,后京师失陷,帝叹曰“不用种师道言,以至於此”。后拜同知枢密院事、京畿两河宣抚使。及议和,建议待敌粮尽北还渡河时追歼之,未被采纳。金兵退,罢为中太一宫使,后复起为河北、河东宣抚使。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