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皇甫谧 |
释义 | 皇甫谧(215—282)西晋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字士安,幼名静。郡著姓。少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年近二十,乃感悟勤学,博综典籍,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时称“书淫”。累征不应,尝作《玄守论》、《释劝论》等以示其志。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又撰《帝王世纪》、《高士传》及《玄晏春秋》等,并重于世。现存有《高士传》及《甲乙经》十二卷。门人挚虞、张轨等皆晋名臣。 皇甫谧(215—282)魏晋时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一说甘肃灵台境内)人。有志著述,屡征不就。钻研医学。总结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著成《甲乙经》,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并详述疾病的针灸取穴法及各穴主治症候,奠定了中国中医学针灸理论的基础。另有《帝王世纪》、《列女传》、《高士传》和《玄晏春秋》等。 皇甫谧(215—282)西晋医学家、文学家。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年二十始专力于学,患风痹疾亦手不释卷。耽玩典籍,废寝忘食,有“书淫”之称。立志以著述为务,郡举孝廉、相国征辟,不就。武帝频下诏书敦逼,皆称病不就,终身不仕。婴羸疾,尝欲自杀,未果,乃深研医学,写成针灸学专著《甲乙经》。另著有《帝王世纪》、《列女传》、《高士传》等书。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存其文十三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残诗二首。生平事迹见《晋书》卷五一。 皇甫谧 215—282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家贫,躬自耕穑。勤奋好学,读书常废寝忘食,被人称作“书淫”。朝廷虽征不仕,认为人不应为权势富贵所累。志趣高远,追求一种超脱凡俗的意境:“弃外亲之华,通内道之真,去显显之明路,入昧昧之埃尘”;“轻若鸿毛,重若泥沈,损之不得,测之愈深”(《晋书·皇甫谧传》)。著述甚丰,诗赋文论及著作颇多。中年患风痹疾,半身不遂,乃潜心钻研医学,精通针灸学,著《针灸甲乙经》十二卷,阐述经络理论,明确人体的穴位、名称及位置,还详述疾病的针灸取穴法及各穴主治症候,奠定了我国中医学针灸理论的基础。对史学颇有研究,著《帝王世纪》,记远古三皇至曹魏的历代帝王事迹,其中,秦以前事迹可补《史记》之阙;《高士传》三卷,载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九十六人事迹。另有《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著作,并为时人所重。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