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顺天科场案
释义

顺天科场案 

顺治十四年(1657)十一月,顺天举行乡试,参加考试生员达四千人,贡监生一千七百余人,能取中的名额只二百零六名。翰林侍读曹本荣、侍讲宋之绳为主考官,大理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国子监博士察元禧、行人司行人郭浚等十四人为房考。因为参试者多,录取者少。于是奔走钻营者蚁聚。各自拿出众多金银,四处行贿。而诸考官皆少年入仕,欲借此机会结交权贵,树立私人威信。私下成交者已达千人。因贿赂过多,数额有限。考官们多次推敲,煞费苦心。决定高官子弟必录,官高而党羽少者,次之。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子弟无不中。贿钱多者必录,贿钱多而名望不显者次之。发榜之后,众考生哗然。是月十六日,刑科右给事中任克溥参奏:北闱榜发后,途谣共议,啧有烦言,闻中式举人陆其贤用银三千两,同科臣陆贻吉送考官李振邺、张我朴贿买得中,而北闱之弊尚不止一事。下吏部、都察院严讯,得实奏闻。顺治帝知道后大怒,认为“科场为取士大典,关系最重,况辇毂近地,系各省观瞻,岂可恣意贪墨行私,所审受贿、用贿、过付种种实情,可谓目无三尺,若不重加惩治,何以惩戒将来”。命将李振邺、张我朴、蔡元禧、陆贻吉、项绍芳及行贿有据之举人田耜、邬作霖俱立斩,家产籍没,父母兄弟妻子(共一百零八人)俱流徙尚阳堡。主考官曹本荣、宋之绳另行议处。全案于顺治十五年四月才作最后处理。而中式的举人,全部进行复试。如有托故规避者,即革去举人,永不许应考,还要提解来京,“严究规避之由。”圣旨一至,新举人人人震恐,兼程赶赴京师。适逢顺治帝在南苑躲避天花,迟迟未能复试。而新举人的在京亲友均闭门不纳,凡投亲靠友者,均趋赶出门,只好在破寺废观中栖身,虽流离冻馁,仍执卷诵读不息。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