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争国本 |
释义 | 争国本明神宗时因立太子问题引起的争论。明神宗皇后无子,王恭妃生子常洛,郑贵妃生子常洵,常洛为长。神宗宠爱郑贵妃,意立常洵,乃以“数年后皇后无出,再行册立”为由,迁延不立太子。许多大臣为维护传统的封建继承制,以“无嫡立长”为由,要求立常洛为太子。于是,爆发了“争国本”的斗争。御史孙维城、杨绍程、吏部郎中顾宪成等要求立常洛为太子,触犯了神宗旨意,被夺俸、罢官。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依违其间,受到一些人的抨击。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终立常洛为太子,但宫廷内外的斗争,并未因此结束。 争国本明神宗万历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的一场关于皇储问题的争论。神宗的皇后无子,王恭妃于万历十年(1582)生子朱常洛,万历十四年(1586)郑贵妃也生子朱常洵。按照封建宗法制度“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应册立常洛为太子。然而神宗极其宠爱郑贵妃,欲立常洵,故意把册立太子之事一再拖延。因此,一些屡次上书请立常洛为太子的大臣,怀疑郑贵妃恃宠争立,便公开指摘内阁首辅申时行表面上附合群臣立常洛为太子的意见,而暗地延缓册立太子一事来交结讨好郑贵妃。申时行被迫辞官。不久王锡爵出任首辅,力请立常洛的辅臣许国、王家屏则被神宗罢官。力主册立常洛的吏部文选郎中顾宪成,这时便责备王锡爵有私心,不敢秉公力争,王锡爵也引疾去职。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上书推举罢官居家的王家屏为阁臣,再次触怒神宗。顾宪成因此被罢官回归故里。在众议沸沸之下,万历二十九年(1601),神宗不得不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立皇储一事才告结束,史称“国本之争”。这场持续十五年的争论,成为明末东林党争的开端。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