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王文治 |
释义 | 王文治(1730—1802)清江苏丹徒人,字禹卿,号梦楼。乾隆探花。官至翰林院侍讲,出为云南姚安知府。擅书法,与梁同书齐名,世称“梁王”。时刘墉书法为当世所重,刘墉专讲魄力,文治专注风神,因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论。间亦作画,擅墨梅。有《梦楼集》。 王文治(1730—1802)清书法家、诗文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编修,充顺天乡试及会试同考官,升侍读,出为临安知府,以事免归。曾主讲崇文书院。擅书法,为清代名家,曾随使节至琉球,当地人以其翰墨为宝。又通音律,精度曲。“其为文尚瑰丽,至老归于平淡”(《清史列传》),其诗洪亮吉称“如太常法曲,究系正声”(《北江诗话》),袁枚称“细筋入骨,高唱凌云”(钱泳《履园丛话》引)。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五〇三、《清史列传》卷七二、《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二、姚鼐《云南临安知府丹徒王君墓志铭》。 王文治 1730—1802著名书法家,字禹卿,江苏丹徒人,他在幼年时聪明过人,十二岁时即能写诗,书法也有功力。成年后,到北京游学,曾随翰林院侍读全魁出使琉球,因而名声远播海外。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又提为侍读,出任云南临安知府,后因厌烦官场酬酢,就借口有病辞去。后来他往来江苏、浙江间、主讲杭州、镇江书院。乾隆帝南巡到杭州时,曾见到了王文治书写的碑文,大加赞赏,随从人员告知他这是王文治书写,乾隆帝下令召见,王文治竟借故不应。他还精通音律,能谱曲。他收到的书写酬金,大都花费在聆听乐曲方面。王文治的书法和当时的大学士刘墉齐名,人称“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王文治中进士时是一甲三名,按旧例可称为“探花”)他著有《快雨堂题跋》一书,对书法理论有所发挥。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