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梁诗正 |
释义 | 梁诗正(1697—1763)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养仲,号芗林。雍正进士。雍正十二年(1734)选入上书房,教读诸皇子,受知于高宗。乾隆时历任户、兵、刑、吏等部尚书。曾奏请旗人屯田,以解决八旗生计,又谏高宗“勿兴土木之工、黩武之师”。后官至东阁大学士。长于文学,曾为高宗校定《乐善堂全集》,与张照同编《秘殿珠琳》、《石渠宝笈》,与汪由敦同编《西清古鉴》。乾隆四十五年(1780),高宗御制怀旧诗,列五词臣之首。著有《矢音集》。 梁诗正(1697—1763)清大臣、诗人。字养正,又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授编修。历官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刑部、户部侍郎,户部、兵部、刑部、吏部尚书,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以事革职,命留任。以父丧归。复起后进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谥文庄。少与兄启心有“二难”之目,后又与杭世骏、陈兆𪨧等结文社,编同人之作为《质苇集》。《晚晴簃诗汇》称其“应制诸作,庄雅雍容,自然合节。情文相生之妙,专家苦吟,不过如是”。著有《矢音集》、《钱录》,与人共编《钦定叶韵汇辑》、《西湖志纂》、《西清古鉴》。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三〇三、《清史列传》卷二〇、杭世骏《大学士文庄梁公墓志铭》、王昶《梁文庄公诗正行状》。 梁诗正 ?—1763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历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清朝入关后,满族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占优越地位。旗人由清廷拨给口粮,成为不劳而食之阶层。后来,因旗人侈靡成性,加以生齿日繁,渐呈拮据光景。旗人的费用成为清廷一大负担。雍正年间即有廷臣提出将京都一带的旗人军民向关外移民垦荒。雍正帝虽同意此种措施,但迄未实行。乾隆六年(1741),梁诗正重新提出此事。他认为,旗人生活日趋穷乏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从事生产,只依赖官府颁发给养,这种现状必须改革。乾隆帝同意梁诗正的意见,遂诏令先将八旗编余兵丁三千人向吉林一带移民,每户发给安家费一百两,并拨给土地和农具,责令其从事垦荒。乾隆十年(1745),梁诗正针对当时清廷铺张之风,提出了节俭的建议。他在上疏中说:“今虽府库充盈,皇上宜以节俭为要,铢兴土木之工,黩武之师,庶以持盈保泰。”(《清史稿·梁诗正传》)当时很多廷臣都指摘他只着眼于“利”,到了后来,清廷财政每况愈下,危机四伏,人们才佩服梁诗正有远见。乾隆十五年(1750),御史欧堪善弹劾梁诗正有徇私行为,乾隆帝命诸大臣进行调查,结果没查出任何实据。乾隆二十八年(1763),梁诗正被擢升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不久,即去世。梁诗正的长子梁同书,曾任翰林院侍读,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