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邵力子 | ||||||||||||||||||||||||||||||||||||||||||||||||
释义 | 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 邵力子1881—1967原名闻泰,字仲辉,浙江绍兴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在上海参加共产主义小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大学代理校长,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主持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辑。1925年任黄埔军官学校秘书长。1926年蒋介石策动反共,邵退出中国共产党,任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1927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第三届中央监察委员,中国公学校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事变”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监察委员,驻苏大使,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共和谈时,反对国民党内战政策,被称为“和平老人”。1949年作为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成员,到北平与共产党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脱离国民党政府,留在北平。同年9月,被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 邵力子
邵力子
邵力子1882——1967原名夙壽,又名聞泰,字仲輝,浙江紹興人,1882年 (清光緒八年) 生。早年讀私塾。1902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學習。1903年鄉試中舉人,為陝西候補知縣; 同年,入上海震旦學院學習。1905年轉入復旦公學學習。1906年秋離校赴日本考察新聞。1907年春,協助于右任等在上海創辦《神州日報》》; 同年隨于右任赴日本,在東京會見孫中山。1908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0年去陝西高等學堂任教,後被陝西當局驅逐出境。回上海後、與于右任等創辦《民立報》。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民立報》停刊,到復旦公學任語文教員。191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與葉楚傖在上海創辦《民國日報》。1920年5月,與陳獨秀等在上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下半年轉入共產主義小組。1922年10月,與于右任等創辦上海大學,任副校長。1923年底,代理校長。1924年2月,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秘書。1925年夏赴廣州,任黄埔軍官學校秘書長; 同年10月,任軍校政法部主任。1926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二届中央監察委員; 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 8月退出共產黨,代表國民黨去蘇聯參加共產國際第七次執委會議; 會後,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7年5月回國。1928年2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委員,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長。1929年3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三届中央監察委員。1931年2月,任中國公學校長兼復旦實驗中學主任; 5月任國民會議代表; 6月任國民政府委員; 12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届中央監察委員,任甘肅省政府委員; 1932年1月,任甘肅省政府主席。1933年5月,任陝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1935年6月,暫代陝西省政府民政廳廳長; 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届中央監察委員。西安事變後,被免職。1937年4月,任國民政府委員; 7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1938年3月,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同年底,任中蘇文化協會副會長。1939年3月,任軍事委員會戰地黨政委員會委員。1940年4月至1944年11月,任駐蘇聯大使。回國後,任國民參政會秘書長,憲法促進委員會秘書長。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届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1月,代表國民黨參加中國政治協商會議;11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4月,任國民政府委員、社會經濟研究會委員;11月派為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委員。1949年2月14日,以非正式代表隨李宗仁組織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赴北平。隨後到石家莊,會見毛澤東、周恩來後,回到南京; 4月參加以張治中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赴北平與中國共產黨談判,簽訂“國内和平協定”; 同月23日,與張治中等宣布脱離國民黨政府,留在北平; 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届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等職。1954年出席第一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56年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和平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委員。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5歲。 邵力子(1882—1967)近现代绍兴(今属浙江)邵家溇人。初名景奎,字仲辉,又名凤寿,学名闻泰,号籀因,以笔名行,别署天富、景墨等,绰号麻团。幼随父邵霖移居江苏吴江盛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中式举人。曾入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震旦公学、复旦公学。三十三年留学日本学新闻,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次年回上海,佐于右任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宣传反清革命。1912 年兼任《民声报》记者,加入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兼任绍兴旅沪公学校董,后任竞雄女学、复旦公学教员。次年“二次革命”反袁失败后,与于右任创办《生活日报》。1914 年参加南社、中华革命党。1916 年与叶楚伧在上海创办《民国日报》,任经理兼本埠新闻主编,次年兼任复旦大学国文系主任。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创辟《觉悟》副刊并任主编,加入中国国民党,兼任上海河南路商会联合会会长。坚持反帝反封建立场,秉承“兼容并包”主义,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1920 年与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次年参与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筹备中共“一大”会议,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上海大学副校长兼校评议会委员。1923 年与柳亚子等发起成立新南社,被推为编辑主任。1925 年因参与领导五卅运动遭通缉赴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曾代理政治部主任,兼任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宣传委员。次年参与改组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秘书处处长,兼政治部主任。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 年起曾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国公学校长兼复旦实验中学主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党三届中央监察委员,甘肃省政府、陕西省政府主席。1936 年末西安事变时曾被拘禁,主张和平解决。次年春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随蒋介石同中共代表周恩来等于庐山会谈,开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战爆发后,曾任国际反侵略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驻苏联大使,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理事等。1945 年参加国共重庆谈判,积极促进签订《双十协定》。次年初代表国民党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被指定为“国民大会”代表。1947 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任社会经济研究会、“国民大会”筹委会委员。1949 年参加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赴北平与中共和谈,破裂后未归,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席等。致力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被誉为“和平老人”。著有《建国在作战的时候》《苏联归来》等。有《邵力子文集》。 |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