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柳永
释义
柳永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称柳屯田。喜作歌词,常和乐工合作。怀才不遇,多牢骚,放荡不羁。卒于润州。所作多抒羁旅行役之情及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对慢词卓有贡献,作品流传极广。擅长白描,语言通俗,曲尽委婉,为北宋词重要作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约987—约1057)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出身仕宦之家。真宗天禧初赴京应试不第,后长期居留京城,纵酒行乐,沉湎声色,与歌妓乐工相过从,为之填词,作品广为流传,以至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以放荡不检,为统治者所摈斥,屡试不第。仁宗得读其词,竟于临放榜时将其黜落。后遂自称“奉旨填词”。曾漫游江南。仁宗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授睦州团练使推官,历官昌国县盐监、华阳县令,然久困选调,难以升迁,后改名为永,方得磨勘转为京官,仕至屯田员外郎,后世因称“柳屯田”。柳永精通音律,倾一生精力于作词,其词承上启下,开一代风气。他借鉴民间的俗曲新声,大量创制慢词,题材亦有较大拓展。部分词作展现了北宋中期都市的繁华富庶、节日盛况及民情风俗;有些词则描绘山川旅况,抒发了失意文人浪迹江湖的愁思感怀。更多的是一些狎妓行乐之作,虽情词佚荡,然以同情之心表达妓女追求自由生活、纯真爱情的愿望,体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柳词又长于铺叙,衍展层递,曲尽其妙;又多用白话口语、白描笔法,对词曲发展影响至巨。论者虽贬其词格不高,语涉俚俗,亦不得不推其“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如《雨霖铃》之“杨柳岸、晓风残月”,传诵千古;《八声甘州》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近人夏敬观分柳词为雅俚二类,俚词乃“开金元曲子之先声”(《手评〈乐章集〉》)。有《乐章集》传世,存词二百一十二首。诗仅存三首,其中《煮海歌》一首写盐民之苦,颇痛切。生平事迹见元郭荐《大德昌国图志》卷六、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文学研究》1957年第3期)。

柳永  980?—1053?

北宋词人。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庄(今属福建)人。出身仕宦之家,排行第七,自幼勤读,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青年时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常与“狂朋怪友”交,出入歌楼妓馆,并应乐工、歌妓之请写了大量歌词,贵人多鄙为艳俗,更为当朝者所不容。据《能改斋漫录》载,宋仁宗曾因柳永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以至“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因仕途失意,索性流连坊曲,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耽溺于“依红偎翠”“无复检率”的生活。晚年中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七、柳屯田。他终身潦倒,浪迹各地,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柳永毕生致力于词的创作,他精通音律,善创新调,发展了词的体制,是宋代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其词以“工于羁旅行役”著称,长于铺叙展衍,语言通俗畅晓。既有“俚词”,也有“雅词”,流播甚广,所谓“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避暑录话》)。对宋代长调词以及金元曲子都有较大影响。柳词中也有一些庸俗轻薄之作。著有《乐章集》。
相关词:
  • 柳永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