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李膺 |
释义 | ![]() ![]() 李膺 110—169字元礼,颖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出身官僚世家。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升任青州刺史,守令多惧怕其威武严明,望风弃官而去。复征入,任渔阳太守。不久,又转蜀郡太守,再转任护乌桓校尉。鲜卑犯塞,李膺蒙矢石击破之。因公事免官,还于纶氏(今河南登封西)教授,有门徒千人。永寿二年(156),鲜卑犯边,桓帝征李膺任度辽将军。上任之后,鲜卑望风惧服,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从此之后,声振远方。延熹二年(159),再升任河南尹。因追查不法豪强羊元群之罪,羊元群与宦官贿赂,李膺反被诬陷,输作左校。为此,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申诉,书奏,遂免除其刑罚。其后,再迁,任司录校尉。当时宦官张让之弟张朔任野王令,贪残无道,李膺率吏士从张让弟舍合柱中将其逮捕,拷问完华,立刻杀之。使宦官们胆战心惊,放假也不敢出宫。京师太学生誉之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后汉书·党锢传》)。宦官所善术士张成,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李膺捕杀之。张成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等人,云其“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同上)于是桓帝大怒,命令各地逮捕党人。李膺与杜密、陈寔、范滂等二百多人入狱。第二年,窦武上表谏之,桓帝意稍解,李膺等人皆赦归田里,并被禁锢。李膺回乡后,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山中,天下士大夫都认为其道高尚,而朝廷污浊。桓帝死后,大将军窦武、大傅陈蕃共理朝政,欲诛宦官,故用天下名士,乃以李膺为长乐少府。及窦武、陈蕃事败被杀,李膺也被免官禁锢。建宁二年(169),第二次党锢之祸又起,各地收捕党人,乡人劝其避之,李膺云:“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后汉书·李膺传》)乃诣诏狱。死于狱中,家人迁徙边疆,门生、故吏、父兄皆被禁锢。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