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晏子春秋
释义
《晏子春秋》又名《晏子》。《汉书·艺文志》列为八篇,题春秋齐晏婴撰。唐以后,人多疑此书为后人采缀晏子言行而成,或疑今传本已非《汉书》所载旧本。最早有西汉刘向辑校本,凡八篇,二百十五章,分为内篇六,外篇二。内篇多有规谏君主崇尚节俭之说,外篇多有非儒之意。唐柳宗元认为系齐国墨子之徒所作。唐宋以后不少学者将此书列入墨家。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晏子》残简一百二十枚,与今本有关章节的内容大体一致。注释有清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及今人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等。
晏子春秋散文著作。旧题先秦晏婴著,实为战国时人搜集有关晏婴事迹辑成。今本共八篇,二百十五章。每章以晏子为中心,记述一事。内容多以晏子或犯颜直谏,或婉言讽喻,表现了作为国家重臣辅弼君主的思想。对统治者的奢侈腐败、诸侯国间的勾心斗角以及人民的饥寒苦难均有反映。所述晏子的传说故事,颇富文学色彩。如《晏子使楚》、《景公夜从晏子饮》、《楚王欲辱晏子》等,皆情节生动,形象鲜明,语言个性化。章末多有“君子曰”或借“仲尼”、“墨翟”评赞以表明编者观点。不少警句格言发人深省。注释本有清人孙星衍、黄以周《晏子春秋音义校记》,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由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晏子春秋书名。又作《晏子》。旧题春秋齐晏婴撰。《汉书·艺文志》著录《晏子》八篇。列于儒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七卷。《崇文总目》称《晏子》八篇已亡,今存者乃后人采婴之行事而成。八篇即《内篇》:《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外篇》上、下二篇。记述晏婴行迹及谏诤之事。所言颇似墨家主张,故柳宗元《辨晏子春秋》谓《晏子》系齐国墨子之徒所作,应入墨家。其后学者多从其说以入墨家。《四库全书总目》入史部传记类。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晏子》残简,与今本大体相同。校注本主要有清钱熙祚校《晏子春秋》七卷、卢文弨《晏子春秋校正》一卷,近人有于省吾《晏子春秋新证》及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