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昏钞 |
释义 | 昏钞又称烂钞,指磨损破烂的钞,元代用为专称。世祖中统元年(1260)初定钞法,持昏钞赴钞库倒换新钞(料钞),每贯需交纳工墨费三十文(次年改为二十文,后复为三十文)。库官与昏钞库子验明确系真钞,即依例收换,并于昏钞上盖“退毁昏钞”印。各钞库每季点验收到昏钞数目,造册封装,解赴都省或行省之烧钞库,由省、台(行台或廉访司)官监督烧毁。至元十五年(1278)补充规定:凡面额字样、贯百分明,只是边栏破损的钞,公私俱应收受,不得视为昏钞。成宗大德二年(1298)又定倒换昏钞体例,昏钞上半面额字样尚存者才准予倒换,字样缺损者不换。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