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日知录
释义 《日知录》明清之际顾炎武著。三十二卷。系读书札记。内容包括经义、政事、世风、礼制、艺文、史法、兵事,天象、术数、地理等。自称“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与友人论门人书》),为其一生精力所注。反映了其学术政治思想。以“明道”、“救世”为宗,曾提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与友人书》)。书中还提出了“盈天地之间者,气也”、“神者,天地之气也”等命题和“有亡国,有亡天下”、“拨乱涤污,法古用夏”的社会政治思想。不少论述,切中时弊。书中错误之处,曾经阎若璩等订正。黄汝成撰有《日知录集释》。流传的刻本曾被多处删改,后人得其稿本,编成《日知录之余》四卷。近人黄侃据传抄本,著有《日知录校记》。
日知录笔记。清顾炎武著。三十二卷。书名取意于《论语·子张》中子夏“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一语。卷首识语称:“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内容宏富,门人潘耒将其归为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八类,《四库全书》则细分为十五类。作者自己曾归之为“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与人书二十五》),主旨则在经世致用。全书考证精详,文辞博辨,久为后人推重。卷三考论《诗经》、卷二一、二七考论诗文,对文学研究颇有参考价值。本书初刻于康熙九年(1670),八卷,附《谲觚》,是为符山堂本。康熙三十四年潘耒得其全稿付刻,是为遂初堂本,然因恐遭文字狱,颇有不得已删改者。乾隆六十年(1795)又有遂初堂重刊本,附《日知录之余》二卷。道光间黄汝成参以阎若璩等诸家校本,成《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复得原写本,参以陈𬣙等校语,成《日知录刊误》二卷,后又作《续刊误》二卷,刊于道光十四年(1834),是为西溪草庐本。此后又有李遇孙《日知录续补正》、丁晏《日知录校正》、俞樾《日知录小笺》、黄侃《日知录校记》,对《日知录》作辨正发明。1990年花山文艺出版社以西溪草庐本为底本,插入李、丁、俞、黄诸家校笺之语,排印出版《日知录集释》,附录《日知录之余》、《谲觚》,前列黄汝成序、潘耒序及作者自序。《日知录集释》另有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后者兼收李、丁、俞、黄及潘景郑等校笺文字七种,收录最全。
日知录书名。明末清初顾炎武撰。三十二卷。为作者积三十余年之读书笔记汇编。不分门目,编次略以类从。大抵一至七卷论经义,八至十二卷论政事、经济,十三卷世风,十四、十五卷礼制,十六、十七卷科举,十八至二十一卷艺文,二十二至二十四卷名义,二十五卷古事真妄,二十六卷史法,二十七卷注书,二十八卷杂事,二十九卷交通、兵制、边疆、外国,三十卷天象、术数,三十一卷地理,三十二卷杂考。顾氏学识渊博,每事皆详其始末,参以佐证,其言经史则会通其义旨,言经济则洞悉其盛衰。康熙九年(1670)初刻本八卷行世。三十四年出全刻本。书中错误之处,经阎若璩等订正。清道光时黄汝成著有《日知录集释》。宣统时邹福保复辑《日知录之余》四卷。近人黄侃又据传抄本校勘,著有《日知录校记》。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