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中 |
释义 | 中①宫禁之内,引伸为朝廷。《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用事于中。”皇帝将臣下章奏留在宫中,称留中。②官府簿书。清人江永《周礼疑义举要·秋官》:“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③投壶时盛放筹码之器。④中马。古时一车驷马,中间二匹称“服”,亦称“中”。多见于先秦。⑤户役年龄。参见“中男”。 中儒家伦理思想。《论语·尧曰》:“允执厥中。”要求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能做到无过无不及,符合中道。《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为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在还没有被激发的时候,既不喜也不怒,无哀亦无乐,其心境是无所偏倚的,故谓之中。西汉董仲舒认为“中”不是《中庸》指的情“未发”之时,而是指已发之“情”应保持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喜怒止于中,忧惧反之正”(《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北宋邵雍说:“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者也。”(《观物外篇》)南宋胡宏亦说:“圣人发而中节,而众人不中节也。中节者为是,不中节者为非。”(《知言》)儒家传统不主无情,而主“节”情,将人的思想感情容纳在封建伦理道德的规矩之中,做到无过不及,与佛、道主无情说不同。 中道教用语。①指气。《太平经钞》乙部云:“元气有三名: 太阳、太阴、中和。”②内丹指玄关一窍。《中和集·赵定庵问答》:“此中字玄关名矣。”“念头不起处谓之中。”③指丹田。明赵台鼎《脉望》卷六:“古云未有此身,先有此窍,方有此身,要穷此窍;乃不窍之窍,所谓中也。”《性命圭旨》引葛仙翁《玄玄歌》云:“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枢机归掌握。”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