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支运
释义 支运明代漕运方式之一。亦称转搬法。始行于永乐十三年(1415)。其时会通河及江淮河道均已修通,故漕粮停止海运,改为河运。其法,先由民运漕粮至淮安、徐州、临清或德州等仓,再由卫所官军分段运至北京、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二仓。每年四次,运粮达三百余万石。不久又采行民运。宣德间改行兑运。

支运 

明代一种漕运方式。成祖永乐中疏通会通河,朱棣命都督贾义、尚书宋礼以舟师运粮。宋礼造浅船五百艘,平江伯陈瑄继之,船增至三千余艘。时淮安、徐州、临清、德州各有粮仓。长江流域江西、湖广、浙江等省赋粮一律由民运到淮安仓。有司遣官军分段起运。自淮安至徐州用浙直军,自徐州至德州用京卫军,自德州至通州用山东、河南军。以次递运,岁凡四次,可运三百余万石,名曰支运。《明史·食货志》:支运之法,支者,不必出当年之民纳;纳者,不必供当年之军支。”支运,就是各地缴纳漕粮,就近运到仓中储藏,根据规定年额,定期由官军分段北运。民粮就近入仓,力大减省,乃量地近远,粮之多寡,抽民船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三、五分之一给官军以为运输费用。不数年,官军多所调遣,遂停支运而复民运。民运因道远而不能按时到达。宣宗宣德四年(1427)陈瑄及尚书黄福又复行支运。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