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成汤 |
释义 | 成汤即“汤”。成汤 生卒年不详商朝的开国帝王。子姓、名履。《史记·殷本纪》称“天乙”、“成汤”;甲骨文称“唐”、“大乙”;后来一般史书上称“商汤”或“汤”。商族,自契至汤,共十四世,约四、五百年的历史,已经是一个兴旺强盛的国家,社会生产比夏朝进步,俱备了推翻夏朝的实力。商汤即位后,表面上依旧臣服于夏朝,暗中却积极做推翻夏朝的准备。首先他徙居于亳(河南商丘北),靠近了夏朝属国葛(河南宁陵北);任用伊尹做右相,仲虺做左相,早朝宴退,问疾吊丧,镇抚百姓,网开三面,争取人心。《史记·殷本纪》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帝王世纪》夸张地称赞汤这种争取人心的做法所起的作用是:“一时归者三十六国。”相形之下,夏桀的统治更为暴虐了。夏桀罪诛提建议的人,汤派人去哭吊;夏桀把汤派去哭吊的人囚禁到夏台监狱。结果是诸侯都背叛夏桀而归附商汤,商族的势力更加强大了,‘同日贡职者五百国,三年而天下咸服。”其次,翦灭夏的属国,以进一步孤立夏朝。孟子说:“汤一征,自葛始。”汤征伐葛的理由和过程是这样的,葛的首领葛伯不行祭祀之礼,商汤派人去质问,葛伯说我没有举行祭祀的牺牲。商汤便派人送去供祭祀用的牛羊,葛伯还是不举行祭祀,自己把牛羊吃了。商汤再次派人去质问,回答说没有黍稷。商汤又派商族人去葛,帮助耕种。派去的青壮年人在地里辛勤耕种,老弱的人往来送饭。葛伯却抢夺他们的饭食,有一个小孩子提着饭食,不肯给抢夺的葛人,葛人竟杀死了这个小孩,抢夺了他提着的饭食。为此,商汤便出兵把葛灭掉了。接着,又灭掉了韦(河南滑县东)、顾(山东鄄城东北)和昆吾(河南濮阳)等国,《孟子》说:“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在翦灭了夏朝的许多属国后,采用了伊尹的谋划,用停止给夏朝纳贡的办法,以观察夏桀的动向。《艺文类聚·帝王部》引《说苑》载:“桀怒,起九夷之师。伊尹曰:‘未可,彼尚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请服,入贡职。明年,又乏贡职,桀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伐夏桀。”夏、商的军队战于鸣条(河南开封附近)之野,夏军一败涂地,夏桀逃到了三朡(山东定陶东北),又南逃到南巢(安徽寿县东南),死去。商汤率军追歼夏朝的败兵,追到三朡,夺取了当地的宝玉,又向西进攻占有了夏朝的心腹地区,夏朝被推翻了。商汤凯旋回到亳。《艺文类聚·帝王部》引《周书》说,商汤在亳召开了有三千诸侯参加的大会,会上,他把玉玺放在了天子座位的左边后,便回到诸侯当中,说:“此天子之位,有道者可以处之矣。夫天下非一家之有也,有道者之有也;故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唯有道者宜处之。汤以此三让,三千诸侯,莫敢即位,然后汤即天子之位。”建立了商朝,都于亳,自号“武王”。汤在推翻夏朝的过程中,四方征伐,进一步扩大了商朝的疆域,西方的氐、羌都来朝贡,接受商汤的统辖。《诗经·商颂·殷武》是商朝人追颂商汤功业的诗篇,诗中追颂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商朝的疆域已经由黄河中下游,扩展到黄河上游了。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