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孟郊 |
释义 | 孟郊(751—814)唐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东野。少隐居嵩山。贞元时,年近五十始登进士。曾任溧阳尉、协律郎、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兴元军参谋等。酷爱吟诗,吏事多废。一生穷困潦倒,不苟同流俗,时人称为寒酸孟夫子。诗风朴质自然,感情深挚,多作寒苦之音,发泄对社会的不满。颇受韩愈赏识,与贾岛齐名,后人有“郊寒岛瘦”之称。名作《游子吟》、《登科后》等脍炙人口。有《孟东野诗集》。 孟郊(751—814)唐诗人。字东野。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东安丘)。早年屡举进士不第,曾客游江西、湖南、荆襄、河南、邠宁等地。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寄寓汴州。十六年,授溧阳尉。因耽于吟诗,公务多废,县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遂辞归。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从事。四年,丁母忧罢。九年,馀庆出镇兴元,奏为节度参谋。行次阌乡,暴疾卒。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与韩愈创中唐尚怪奇、重主观之一派,并称“韩孟”。其诗多为乐府及五古,尝云“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送卢虔端公守复州》)。盖其一生穷困潦倒,禀性孤直耿介,其诗多愤世疾俗、穷愁怨苦之辞,搜奇抉怪,追求憔悴枯槁之美,且诗苦思涩,务去陈言,故韩愈称其为诗“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又谓其诗“刿目 ![]() 孟郊 751—814唐朝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早年客游河南隐居嵩山。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年已46岁。贞元十六年(800),方谋得官职任溧阳尉,但终日吟诗,不理公务,后辞官还乡。元和元年(806),又曾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元和九年(814),原河南尹郑余庆出镇兴元,召他为兴元军参谋,病死赴任途中。他一生穷愁潦倒,诗歌多抒发愁苦之情和忿懑不平的感慨,也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无限同情。感情真切,直抒胸臆。他长于五古和乐府,遣词造句力避平庸而追求奇险,但由于学习了乐府民歌的优点,于古拙中见凝炼,于奇险中见平易,含义深刻,感人至深。他的诗与韩愈齐名。他也是韩愈文学主张的积极支持者,与韩愈同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作家。《长安早春》、《寒地百姓吟》、《织妇词》等状写了民众的疾苦,反映了阶级压迫。也有的诗歌表现出反对割据战乱的思想,如《伤春》、《吊国殇》等。他的诗更多的是抒发他贫病交加的悲苦和坚守节操的志向。《答友人赠炭》、《秋夕贫居述怀》、《秋怀十五首》、《长安羁旅行》等都是这类的名篇。今存诗400余首,有《孟东野诗集》传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