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慧能
释义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唐范阳(今北京城西南)人,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俗姓卢。三岁丧父。既长,目不识丁,鬻薪供母。年二十四,闻人诵《金刚经》,有所省悟,发愤学佛,投湖北黄梅弘忍门下为“行者”,充当杂役。因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语,深得弘忍赏识,得秘传法衣。因惧人争夺,隐遁岭南十六年。仪凤元年(676),一说武周垂拱年间,显名复出。在南海法性寺削发为僧。宣传“顿悟自心,立地成佛”之教义,用简易的宗教践行,改造侧重烦琐经义的佛教旧传统。因常住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宝林寺,且传教范围限于南方,故被称为禅宗六祖和南宗的创始人。与神秀的“渐悟”主张有别,佛教史称为“南顿北渐”、“南能北秀”。元和十年(815),被追谥为“大鉴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均曾为其撰写碑铭。其言论由弟子法海编为《六祖坛经》。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唐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禅宗南宗创始人。俗姓卢。原籍范阳(治今河北涿州),生于南海(今广东广州市)。3岁丧父,生活贫困,稍长即卖柴养母度日。据传于卖柴途中闻人诵《金刚经》有悟,知弘忍在黄梅弘扬此经,遂于龙朔元年(661,一说咸亨年间)到黄梅参见,作“行者”,在碓房舂米,随众听法。虽有领悟,却默契不语。后弘忍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以试高下。时弘忍弟子中声望最高的神秀作偈于壁上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认为神秀未得禅学要旨,于是让人代书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得弘忍赞许,乃于三更时分专为慧能讲《金刚经》,密授顿教衣钵。后回岭南隐居达十六年。仪凤元年(676,一说武则天垂拱年间)在南海法性寺遇印宗法师,得以落发,智光法师为授具足戒。翌年到韶州(治今广东韶关市西南),住曹溪宝林寺,应请在韶州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传授“无相戒”,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的“渐悟”相对,史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武则天和唐中宗曾召他入京,均辞。死后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其禅法以“定慧为本”,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而行住坐卧皆是坐禅,只要于自性顿现真如本性,即可“顿悟成佛”。还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这一偈语为禅宗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后来各派禅师,影响极大。在伦理思想方面,提出从先天具有平等的真如佛性:“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六祖坛经·行由品》)主张自我内观返照的道德修养方法,“自性内明,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六祖坛经·疑问品》)。反对以建寺度僧、布施设斋为修福行善、积累功德的手段,“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所求也”(同上)。这一强调自我内心反省的宗教修养方法,为宋明理学所吸收。其佛学思想对中国诗歌、绘画、美学思想影响亦极大。门人法海集其言行,汇编成书,名《六祖法宝坛经》,简称《坛经》,为后来禅宗的“宗经”。弟子著名的有神会、行思、怀让、玄觉、慧忠、法海等。
慧能(638—713)唐禅宗六祖。俗姓卢。新州(治今广东新兴)人。咸亨三年(672),入黄梅东禅寺,传五祖弘忍心法、袈裟。后南归韶州曹溪,开禅宗南宗一派。又居广州法性寺,卒于新州国恩寺。宪宗赐号大鉴,门人尊为禅宗六祖。其在黄梅所作“菩提本无树”一偈,传颂最广。弟子记其言论活动为《六祖坛经》,今传。《全唐诗补编》存其诗偈二十首。生平事迹见《六祖慧能传》(唐抄本,存日本)、《旧唐书》卷一九一、《景德传灯录》卷五、《宋高僧传》卷八。

慧能  638—713

唐朝高僧,佛教禅宗的南宗创始人、禅宗第6祖。俗姓卢。祖籍范阳(郡治今北京城西南),出生于南海新兴(今属广东)。传说原为一樵夫,听到别人念诵《金刚般若经》,萌发出学习佛经的念头,投身禅宗第五祖弘忍门下。曾作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表示对佛学真谛的体会,深受弘忍赞赏,因而向慧能密授禅法,并授与法衣,这就是“继承衣钵”的由来。后于韶州(治今广东韶关市)曹溪,大力倡导顿悟法门,宣扬“见性成佛”。他所倡导的一派,流传甚广被称为禅宗南宗,形成禅宗的正系。慧能死后,他的弟子法海等编撰出《六祖坛经》,记述了他的言论与成果。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