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性空 |
释义 | 性空亦称自性空。佛教名词。大乘佛教认为,由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均没有实在的自性,故名。《大智度论》卷三十一:“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僧肇《不真空论》曾予以解说:“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 性空亦称“自性空”。佛教用语。与“假有”相对。“性”指“自性”(梵文Svabhāva),谓一切有为法,因缘所生,没有自己固有的性质。《大智度论》卷三十一:“性名自有,不待因缘。”而世上没有不待因缘的孤立事物,“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业相续,故似若不空。”故云:“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性者体也。”故“性空”亦表示诸法皆非客观独立的实体。《小品般若经》:“是法皆离自性,性相亦离……譬如所说我、我法毕竟不生,一切法性亦如是。”谓“自性”皆是人的名言概念,强加于因缘法上,如幻如化,虚妄不实,亦名无我。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