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唐才常 |
释义 | 唐才常(1867—1900)清湖南浏阳人。字黻丞,一字伯平,号佛尘,自号洴澼子。贡生。先后肄业于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和两湖书院,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好谈“托古改制”之说。康有为倡导变法维新时,曾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在湖南积极响应,先后任《湘学报》主笔,湖南时务学堂分教习、南学会议事会友、《湘报》总撰述,并在浏阳创办算学馆、群荫学会。后接替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以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之言论启迪后进,热情学习和宣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政治学说。中日甲午战争时,愤然指斥李鸿章议定的《马关条约》“非是和倭,直是降倭,奸臣卖国,古今所无”(《唐才常集·年谱》)。疾呼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光绪二十四年(1898)应谭嗣同电召赴京,参加变法,及抵汉口,闻政变发生,谭嗣同等“六君子”遇难,遂出亡日本,发愤“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协助孙中山联络哥老会,劝康有为与孙中山联合。二十六年在上海组织自立会,筹组自立军。后又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自任总干事,宣布“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拥护光绪帝当政。在汉口策划“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著有《觉颠冥斋内言》等。今人编有《唐才常集》。 唐才常(1867—1900)近代思想家。字伯平,号黻丞,后改佛尘,自号洴澼子。湖南浏阳人。贡生出身。早年就学于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及武昌两湖书院。学重经世致用,注意中西历史的研究。曾怒斥李鸿章议定《马关条约》为“降倭”、“卖国”。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谭嗣同等在浏阳兴办算学馆,在长沙主编《湘学报》,并参加创办时务学堂。光绪二十四年,又与谭嗣同创办南学会、群萌学会和《湘报》,提倡新学,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制,酝酿变法。提出“全民生,去民害,保民权”(《辨惑上》)。称颂“英之君民共主,最称公私交便”(《论公私》)。后应谭嗣同约,欲赴北京,参与新政,及至汉口,政变发生,遂出亡日本。一方面与康、梁保持联系,一方面又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接触。光绪二十五年,与康、梁筹划在长江两岸各省起兵“勤王”。次年在上海组织正气会,后改称自立会,筹组自立军。又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自任总干事,宣布“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拥护光绪当政。运动沿江各省会党和清政府防军,组成自立军七军,准备起义,事泄遭捕杀害。哲学上主张“质点配成万物说”,但又认为“司大千世界诸微点大脑气者,是为大灵魂”(《质点配成万物说》)。认为宇宙万物是大大小小的“机轮”,即机器;“元质”(即元素的原子)本身则不可分割,永远不变。受谭嗣同影响,强调“心力”的作用,“今夫太空中而有全世界焉,惟心力之所成耳”(《公法学会叙》)。把“心力”分为“热力”和“爱力”两类,热力即人心的热忱、激情;爱力即爱他人、国家群体的爱心。发挥心力的威力即是激活人们的热力和爱力。主张进化论,认为生物、人类社会都是进化发展的,“天地间存在着日新变化之理”(《论热力》),社会由“蛮野而文明”。断言“西人之创作度数”虽“后于中国”,但必“足以凌驾中国”(《通种说》)。其伦理学说以“破私固群”与“爱力”为中心,强调“如欲图存,则易独而群,易私而公”,而去私合群的关键在于“爱力”。宣称西方所以日益富强,“无他,有爱力以绵绵也”(《论公私》),由此得出“从出其爱力以保国权,而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又提倡墨子“兼爱”说:“欲救今日之士、农、工、商各怀私心之病,则必治之以墨学。”(《治新学先读古学书》)但对纲常名教又持保留态度,“吾中国所以首出万邦者,纲常名教之严耳”(《交涉甄微》)。有《唐才常集》。 唐才常(1867—1900)近代诗文家。字伯平,又字绂丞,一作黻丞,号佛尘,又号洴澼子。湖南浏阳人。贡生。先后肄业于长沙校经、岳麓、两湖诸书院,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甲午战争后,思想激变,时与谭嗣同等议政论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参与湖南新政,与谭嗣同等创办算学馆、南学会、群萌会,先后任《湘学报》主笔、时务学堂教习、《湘报》总撰述。戊戌变法失败后,东走日本,策划兴兵勤王,在沪组织正气会,旋改名自立会,组织自立军,准备起义。事泄,为张之洞捕杀于武昌。其文长于议论,宏深高远,其诗则重性情,慷慨激昂。今人辑有《唐才常集》。生平事迹见康有为《唐烈士才常墓志铭》、萧汝霖《唐才常传》、唐才质《唐才常烈士年谱》。 唐才常 1867—1900清末维新派志士,自立军领导人。字黻丞、佛尘,号洴澼子。湖南浏阳人。贡生出身,幼时与谭嗣同同受学于著名学者欧阳中鹄,并称“浏阳二生”。又先后就学于长沙校经书院和岳麓书院。重视经世致用,渐萌变法思想。1894年考取两湖书院。次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深感国事日非,遂致力于西学研究,力主变法兴邦。1897年,与欧阳中鹄、谭嗣同等创办算学馆,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旋任《湘学报》主笔,兼任时务学堂教习,倡导民权学说,宣传民主政治,抨击封建王朝。1898年2月,在长沙与谭嗣同发起“南学会”,联络各省志士,研讨匡时济世之道,主张君主立宪。旋又成立“群荫学会”,对内主张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英、日以拒沙俄。同年夏,应谭嗣同之邀赴京襄理政务,然就道途中,后党发动戊戌政变,遂自汉口折回上海,转道赴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联络华侨,以图再起。1899年夏,再次东渡日本,力谏康有为存小异,与孙中山合作,无果。同年秋,晤孙中山于横滨,坚定了武装起义的信念,旋回国谋划大举。1900年在上海成立“正气会”,旋改名为“自立会”。联络长江流域会党,组成大通、安庆、汉口等五路人马,唐才常任全军总司令。7月,在上海英租界张园召开“中国国会”,宣布创造“新自立国”,拥光绪复辟,并议定8月9日举事。但因康有为海外筹款迟迟不到,起义一再延期。8月21日夜,在长沙自立军机关部,被湖广总督张之洞逮捕。次日就义于武昌紫阳湖畔。遗著编入《唐才常集》。武昌洪山建有唐才常墓。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