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思孟学派
释义 思孟学派战国时以子思和孟轲为代表的儒家派别之一。《荀子·非十二子》最先把子思和孟轲并提。据考证,子思受业于曾子,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因其有师承和思想联系,故近人以“思孟”名其派。《中庸》、《孟子》为研究其思想的基本著作。以“诚”为最高范畴。《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精神性的“诚”是主宰宇宙万物的天道,而又为人心所固有,故主张“存诚尽性”、“存心养性”,注重内心省察的修养工夫。认为把握自身固有之“诚”,发挥人之本性,就可以从尽“人性”到尽“物性”,而达于“至诚通天”、“至诚通神”的“天人合一”境界。宣传以仁、义、礼、智为内容的“性善论”和生而知之的“良知良能”说。设计“仁政”的政治蓝图,要求“正经界”、“制民之产”和“省刑罚、薄赋敛”。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分野,但看到民的重要,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对后世影响甚大。
思孟学派战国时儒家学派之一。孟子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将子思的学说加以阐发,形成儒学一派。荀子评论先秦学术时,以子思和孟轲并提(见《荀子·非十二子》),后世遂有称思孟学派者。思孟均注重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主张“性善”、“尽心养性”、“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等观点,对后世影响甚大。《中庸》和《孟子》是代表这派思想学说的主要著作。近年出土的《郭店竹简》中的儒家佚籍为研究思孟学派提供新的线索。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