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彦琮
释义 彦琮(557—610)隋赵郡柏人(今河北隆尧西南)人。僧人。俗姓李。出自大族。年十岁出家,法名道江。十四岁为北齐后主讲《仁王经》。后北周武帝排佛,以博学仍延入内殿,为通道观学士,陪侍讲论《易经》、《老子》、《庄子》。外假俗衣内着僧服,更名彦琮。大定元年(581),再次落发。入隋,与文帝过从甚密。开皇三年(583),撰《辨教论》,斥道教妖妄。十二年,入京住大兴善寺,执掌翻译佛经。仁寿二年(602)敕撰《众经目录》,寻又撰《西域传》,将《舍利瑞图经》、《国家祥瑞录》译为梵文,付天竺僧人带回本国。大业二年(606),住洛阳上林园翻经馆,披阅由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所获佛典,撰目录五卷。著有《达摩笈多传》四卷、《辨正论》、《僧官论》等,又与裴矩纂修《天竺记》。译经凡二十三部、一百余卷。

彦琮  557—610

隋朝僧人。俗姓李,赵郡柏(今河北隆尧西南)人。幼投信都(今河北冀县)僧边法师。十岁正式出家,改名道江。十四岁为北齐后主高纬讲《仁王经》。二十一岁入北周武帝内殿,陪侍讲论《易经》、《老子》、《庄子》,任通道观学士,外着俗衣,内穿僧服,改名彦琮。大定元年(581),再次落发为僧。隋初,与陆彦师等著《内典文会集》,又撰《唱导法》。开皇三年(583),作《辩教论》,批驳道教,并参加译经。后从文帝东巡,又在杨广内堂讲经。开皇十二年(592),奉诏入京住大兴善寺,重掌翻译。仁寿二年(602)奉敕撰《众经目录》、《西域传》,著《沙门名义论别集》五卷。大业二年(606)住洛阳上林园翻经馆,披阅佛经五百六十四夹,一千三百五十余部,并编撰目录五卷,以备选译。又与裴矩修篡《天竺记》,先后译经合二十三部一百余卷,此外还著有《达磨笈多传》,《通极论》,《辩正论》,《通学论》等。尤以论述译经格式与方法著称,被称为翻经大德彦琮法师。他在《辩正论》中系统提出翻经“八备”,即诚心爱佛法,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品行端正,忠实可靠,不惹旁人讥疑;博览经典,通达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问题;涉猎中国经史,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虚心求益,不可武断固执;淡于名利,不想出风头;精通梵文,熟习正确的翻译法,不失梵本所载的义理及兼通中国训诂学,不使译文欠准确等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