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张之洞
释义
张之洞(1837—1909)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四川学政。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纠弹时政,号为清流。光绪七年(1881)授山西巡抚。十年升两广总督。中法战争中起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曾设广东水陆师学堂、矿务局,立广雅书院,以图自强。十五年调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创办两湖书院,筹办芦汉铁路。中日甲午战争时代任两江总督兼江宁将军,巡阅江防,购新式炮,筑西式炮台,编练江南自强军,广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学堂,主张改革科举。《马关条约》签订后,以约文许日人在中国设厂,劝江苏二状元张謇、陆润庠兴办实业。二十一年列名北京、上海强学会,后授意查禁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回任湖广总督。二十四年在《劝学篇》中提出了“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义和团运动时期,与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倡“东南互保”,镇压反洋教斗争及自立军起义。二十七年与刘坤一上变法三疏多被采纳。次年充督办商务大臣、署两江总督。二十九年任经济特科阅卷大臣,厘定大学堂章程。三十二年晋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后督办粤汉铁路,充实录馆总裁官。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1837—1909)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曾官湖北学政、国史馆协修、国子监司业、礼部侍郎、山西巡抚。光绪十年(1884)任两广总督,中法战争时,起用冯子材,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创水陆师学堂,办枪炮厂,设矿务局,立广雅书院。光绪十五年,调任湖广总督,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筹建两湖书院。光绪二十年任两江总督。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曾上疏阻止和议,反对割让台湾。奏请练兵战备,讲习工商。光绪二十一年曾列名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次年下令查禁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旋回任湖广总督。光绪二十四年创设农务学堂与工艺学堂,设汉口商务公所,开办萍乡煤矿。撰成《劝学篇》。曾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与刘坤一创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光绪二十八年充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二年为协办大学士、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一生宗旨在倡“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劝学篇·设学》)。认为“三纲四维之道不可变”,“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劝学篇·变法》)。强调“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劝学篇·循序》)。对于旧学他标榜“兼师汉宋”,主张“读书宗汉学,制行宗宋学”,认为讲究训诂考证的汉学只是一种读书方法,讲义理的宋学,才是人们行为的指南。继承宋明理学,尊崇孔、孟、程朱,提倡纲常名教,认为纲常名教是“礼政之原本”,并重申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论。由于受西学影响,又主张“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延访洋务人才启》),积极兴办各类学校,训育人才,以西学西艺改革教育内容,强调办学首重师范,曾拟初级、优级师范学堂的章程,对清末教育颇具影响。著作编为《张文襄公全集》及多种《张之洞全集》。
张之洞(1837—1909)近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孝达,一字香涛,号壶公,又号抱冰、广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授编修,督湖北学政,历充浙江、四川乡试正副考官。光绪朝,历官侍讲、庶子、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谥文襄。为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劝学篇》,倡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诗主张融“宋意入唐格”,斥江西诗派为“魔派”。自为诗宏肆典雅,不尚高古奇崛。谭献、袁昶、樊增祥、杨锐等,皆其弟子,陈衍《石遗室诗话》称其“生平文字以奏议及古今体诗为第一,古体诗才力雄富,今体诗士马精妍”。林庚白《丽白楼诗话》称其“能自道其艰苦与怀抱”,“各体诗并工绝,其五七言古体诗,直可与荆公(王安石)抗手,无能高下”。亦工骈文,为宋四六体。著有《张文襄公全集》,内收《广雅堂诗集》等。今人辑有《张之洞全集》。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三七、《清史列传》卷六四、陈宝琛《张文襄公墓志铭》、陈衍《张相国传》、许同莘《张文襄公年谱》。

张之洞  1837—1909

字香涛,直隶(今河北省)南皮人。少年时即有大志,博览群书,记忆力超群。同治二年(1863)进士。同治六年(1867年),任湖北学政,后历任四川学政、侍讲、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中,他坚决主张抗击法军,并推荐提督冯子材等扼守镇南关,大败法军。其后,清廷竟与法国议和,张之洞对此深以为耻,遂锐意进行图强之策。他在广东创办水陆师学堂、枪炮厂、矿务局,并大办水师,每年提取专款购置军舰。又创办广雅书院以培育人才。他在广东任职六年中,对边防设施与有关制度进行过不少改革,还撰写了《沿海险要图说》一书,列举了广东沿海的国防形势。其后,他调补湖广总督。当时,海军衙门奏请修筑京通铁路,廷臣多有激烈反对者。他提出应从芦沟桥修筑铁路通至汉口。并陈述这条铁路有利于物资交流,调动军队。清廷同意他的建议,准备分南北两段分头修筑。他又在汉阳筹建炼铁厂,并在湖北建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制革等局以充分利用当地之自然资源,因而使当地的经济面貌大有改观。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代刘坤一任两江总督。在任时,巡视江防,购置新式武器,改筑西式炮台,并聘请德国军事教练,组织“江南自强军”。此外,还建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等学堂。当时,清廷国势日衰,变法维新之呼声甚高,他也提出过一些积极建议。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蓬勃开展。张之洞正还任湖广总督,他与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及山东巡抚袁世凯联合与各国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的协议,从而使义和团运动无法向南方发展。为此,受到了清廷的嘉奖,赠他以太子少保衔。其后,他与刘坤一联名上疏建议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如设学堂,停科举,奖励留学,颁布新律等,后来都陆续被采纳实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他升任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两年后,又督办粤汉铁路的修筑工作。他死后,被赠为太保衔,谥号为文襄。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