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度量衡制 |
释义 | 度量衡制战国时期各国都颁布了度量衡制。春秋时期齐国的公量,以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锺。而田氏的家量,改为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十釜为锺。田氏曾采取“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左传·昭公三年》)的办法来争取民众,发展力量。田氏代齐后,便把其家量作为齐国的标准量器。近代山东胶县灵卫山古城出土了“子禾子釜”、“陈纯釜”、“左关𫔺”三件量器,经考证是田氏制作的铜量,是为左关制作的釜,此釜是以仓廪之釜为标准的,用以检校齐国海上交通要道左关上的量器,以保证齐国量值的统一。秦国在商鞅变法时,统一了度量衡,尺长23厘米,升容198.5毫升。秦的度量衡制是十进位制,由此可以推算出其斗和斛的容量。楚国的度量衡,和秦国很接近。尺长为22.5厘米和23厘米,一斤重251.53克,基本上和秦制相同。韩国的尺长32.1厘米。三晋一斤重252.9克。战国时期各国颁布度量衡制,首先是出于剥削农民的需要,因为向农民征收粮食和布帛,都必须有统一的度量衡制。商业上征收关市之税,也必须有统一的度量衡制。其次,政府给官吏发放的俸禄,主要是粮食;地方官向中央政府“上计”,都需要统一的度量衡制。各国颁布度量衡制虽然是出于其政权实际需要,同时也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各国颁布度衡制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对各地物资交流、加强各地经济联系是有积极作用的。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