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工之子常为工 |
释义 | 工之子常为工中国古代技术思想。《管子·小匡》:“令夫工群萃而州处,汇聚一地。其所从事者,为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材,制断器,尚完利。”彼此间往来,皆为制作器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且以所从事者,且父教其子弟,使之“少而习焉,其小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如是,工之子常为工”。在《荀子》与《礼记》中也有类似观点:“凡执技以事上者,不二事,不移官”(《礼记·王制》),则“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荀子·儒效》)。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