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孔广森(1752—1786)清山东曲阜人,字众仲,一字 约,号 轩。名所居曰仪郑堂。乾隆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曾受业于戴震、姚鼐。通经史、小学。长于《三礼》及《公羊春秋》。著《春秋公羊通义》,不专主公羊家言,兼采《左传》、《谷梁传》,凡诸经籍义有可通于《公羊传》者,多著录之。并以天道:时、月、日,王法:讥、贬、绝,人情:尊、亲、贤,解释“三科九旨”,与东汉何休旧说相异。又著《诗声类》,分古韵十八部为阴、阳各九类,提出阴阳对转之说,并将东、冬分部,对算法亦有所发明。善文学,工骈体文,有《 轩骈俪文》。另著有《大戴礼记补注》、《礼学卮言》、《经学卮言》、《少广正负术》内外篇。 孔广森(1752—1786)清经学家、音韵学家、数学家。字众仲,一字 约,又号 轩。山东曲阜人。乾隆进士。曾官翰林院检讨。师事戴震。平生博涉经书,尤长于《春秋公羊传》,著《春秋公羊通义》,不专主今文经学,采集汉晋以来注释《春秋》之书,兼采《左传》和《穀梁传》,凡是经义“通于公羊”的,均予著录。并以天道:时、月、日,王法: 讥、贬、绝,人情: 尊、亲、贤解释“三科九旨”,与何休旧说相异。又著《诗声类》十三卷,分古韵为十八部,明确提出阴阳对转之说,对古韵学有所创见。曾钻研宋元数学家秦九韶和李冶的著作,著《少广正负术内外篇》。又善文学,工骈文,有《仪郑堂骈俪文》。另有《大戴礼记补注》、《礼学卮言》、《经学卮言》等。 孔广森(1752—1786)清学者、骈文家。字众仲,又字㧑约,号 轩。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八世孙。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以高门子弟而少年得官,一时人争与之交。然性淡泊自守,耽于著述,不登显贵之门。以养亲告归,遂不复出。居祖母与父丧,哀毁竟卒。尝从戴震受经学。经史小学,无不通,尤精研《春秋公羊传》。擅骈文,论者以为兼有汉魏六朝初唐骈文之胜,汪中读之叹为绝手。著有《 轩孔氏所著书》,凡《仪郑堂骈体文》、《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大戴礼记补注》、《诗声类》、《礼学卮言》、《经学卮言》、《少广正负术内外篇》等数种,另有《仪郑堂遗稿》。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一、《清史列传》卷六八、《国朝先正事略》卷三五、阮元《孔广森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