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奕 |
释义 | 奕 1832—1898清末洋务派首领、后党权臣。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封恭亲王,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太平军北伐至张登,京师大震,派奕訢署内侍卫大臣办理防务。1857年授都统,越两年授内大臣。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陷北京,咸丰帝逃热河行宫,以钦差大臣留北京,全权与侵略者谈判,与英法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次年初,上书奏陈剿捻,认为捻党乃“心腹之害”,而各帝国侵略者仅系“肘腋之忧”,“肢体之患”。并建议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修与各国“外敦信睦”事宜。咸丰准其奏,并派其设立及主持该衙门。奕訢遂借机联络侵略者,并挟洋人自重于朝野。1861年8月咸丰帝死,遗诏载垣、肃顺、端华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奕訢与那拉氏密谋篡权,串通僧格林沁和兵部侍郎胜保及其他满汉官员,煽起要求皇太后垂帘听政舆论。9月上旬,以叩谒梓宫哭灵为名,奔赴热河策划政变。11月初,皇室由行宫返回北京,奕訢控制了北京军队,并得到外国侵略者的默许,发动了“祺祥政变”。以幼帝名义捕杀载垣、肃顺、端华,其余五人也被革职问罪,从此慈禧垂帘听政,授奕訢议政大臣,领班军机大臣,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神机营,集内政、外交、军事大权于一身,一时权倾天下。支持曾国藩、李鸿章等举办洋务,成为洋务活动的首脑。后以权势日重为慈禧疑忌,罢议政王等诸职。旋复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职。1884年中法战起,奕訢避战求和,招致失败,又被罢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再度被起用,出任军机大臣、内廷行走。旋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此际奕訢年老多病,受职虽多,并无实权,慈禧意在借其威望牵制帝党。晚年反对变法,临终前,犹念念不忘扼杀维新。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