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太平道
释义

太平道 

东汉末年民间道教的一派。灵帝熹平年间由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创立,奉《太平清领书》为经典。“太平”意为“极大公平”,太平道教义的某些部分包含有主张人人平等的内容,反映了农民反对剥削,要求贫富平等的愿望。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与弟张宝、张梁在河北一带以画符诵咒,为人治病为名传播太平道,十余年间信徒发展至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张角乃将信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设渠帅统率。中平元年 (公元184年),三十六方在张角的统一号令下发动起义。起义者头裹黄巾,因称“黄巾军” (参阅“黄巾起义”)。起义军声势浩大,遍布黄河流域各地,后在东汉政府军和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失败,太平道旋亦为统治者禁止,但仍在民间秘密流行。
太平道道教创始时期的东方一派。东汉顺帝时,已流传于山东等地。灵帝时,张角正式创道,自称“大贤良师”,以“极大公平”相号召,故名。与五斗米道并为中国原始道教之东西二支。其教仪略有异同。以符水咒语疗病,教人思过,以《太平清领书》(《太平经》)为经典。信奉者众。角乃遣弟子八人传于四方,布道收徒,十余年间,徒众达数十万,遍布青、徐、兖、豫、幽、冀、荆、扬八州。中平元年(184)发动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起义者皆头裹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起义”。不久起义失败。三国初,此派在江东流行,重烧香祈祷,且带有谶纬、巫术成分,以符水治病,信徒颇多。
太平道早期道教派别。奉《太平经》为经典,崇拜“中黄太一”(神名),提出“黄天太平”的口号。东汉灵帝熹平(172—178)年间张角所创立。《后汉书·皇甫嵩传》:“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无不毕应。”张角分信徒为三十六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设渠帅统率之。预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因唐周告密,提前起义,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其教以符水治病,跪拜首过,与五斗米道接近。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