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
圆周长同它的直径的比。我国很早就对圆周率进行了计算,西汉末年的刘歆、东汉的张衡、三国时期的王蕃,都曾算出圆周率的数据,但不够精确。三国时期的刘徽,曾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较为精确的数字,即π=3.1416。南朝宋齐之际的科学家祖冲之,进一步计算出圆周率的更精确数值,其盈数为3.1415927,不足数为3.1415926,即π介于3. 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同时,祖冲之还确定了π的两个分数值,其约率为π=22/7等,密率为π=355/113。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并得到更精确的近似值,这比欧洲人要早一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