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四谛
释义 四谛梵文Catursatya的意译。佛教名词。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相传是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因而被认为是神圣的“真理”(谛),故亦名“四圣谛”。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一、苦谛,认定人的一生及世俗界的一切都沉溺在苦海中,有所谓“三苦”、“八苦”等。二、集谛,即推究人们致苦原因,认为“三业”(指身、口、意识三方面的活动)是苦的正因,烦恼是苦的助因。三、灭谛,又称“苦灭”,指断灭产生世俗诸苦的一切根源,认为只有灭“三心”(名心、法心、空心),使诸业、烦恼无依处,永不复起,才能从苦海的轮回中解脱出来。四、道谛,又称“苦灭道”,指出超脱苦海,通向“涅槃”之路,必须修“道”。
四谛梵文Catursatya的意译。佛教用语。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因被认为是神圣的“真理”,故亦名“四圣谛”(梵文Caturāryasatya)。(1)苦谛(Duḥkhasatya),是对于社会人生以及自然环境所作的价值判断。以为世俗世界的一切,本性都是“苦”,有八苦等。《杂集论》卷六:“谓有情生及生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如其次第若生,若生处,俱说名苦谛。”(2)集谛(Samudayasatya),亦名“习谛”,指造成世间人生及其苦痛的原因,即佛教通常所谓的“业”与“惑”。《俱舍论》卷二十二:“一切三界烦恼及业皆名集谛。”《杂集论》卷六:“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由此集起生死苦故。”(3)灭谛(Nirodhasatya),指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是佛教一切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显扬圣教论》卷二:“全摄集谛无馀断弃、吐弃、离欲、灭没、寂静。”亦即根绝“集谛”所包括的一切“业”与“惑”。作为佛教的最高理想境界,亦称“解脱”、“涅槃”。(4)道谛(Mārgasatya),指超脱“苦”、“集”的世间因果关系而达到出世间之“涅槃”寂静的一切理论说教和修习方法。即*八正道等。《杂集论》卷五:“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是略说道谛相。”其中苦、集二谛系世间因果,集谛为因,苦谛为果;灭、道二谛系出世间因果,道谛为因,灭谛为果。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