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 | 《商君书》 |
释义 | 《商君书》《商君书》原有二十九篇,现存二十四篇,旧题“商鞅撰”,但其中有商鞅以后的别位法家作品,可以说它是商鞅与别位法家的遗著汇编。《韩非子·五蠹篇》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可见《商君书》在战国末已流传很广,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较大影响。《商君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法治和奖励耕战,而其所强调的法制主要表现在赏罚分明上。《商君书》的作者认为通过刑赏,一方面可以迫使人民为统治者卖命,另一方面也可以调整人民贫富不均的情况,同时还指出“贫者益之以刑则富,富者损之以赏则贫。”“贫者富,富者贫,国强。”(《商君书·说民》)另外,《商君书》还十分强调重农政策,认为实行重农政策,可以开垦荒地,增加生产,使得国富兵强。因此治理国家的关键措施就在于坚定不移地推行耕战政策,并且把搞不搞耕战提到决定国家兴亡和君主安危的高度。它指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商君书·农战》)在农与战这两个方面,《商君书》更强调的还是战。认为无论什么人,只要立了战功就应得到官爵或赏赐。而对于在战争中不出力的人则主张给以重罚。《商君书》的政治目标是谋求国家的“治”、“富”、“强”、“王”。王就是完成统一,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这是一个最高的目标,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办法也还是要靠实行加强法治和奖励耕战的政策。 |
随便看 |
|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