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顧頡刚
释义

顧頡刚1893——1980

字誠吾,號铭堅,江蘇吴縣人,1893年 (清光绪十九年) 生。1912年畢業於吴縣縣立中學。1913年入北京大學預科。1916年入北大文科中國哲學門。1920年大學畢業。1921年11月,北大研究所國學門成立,任助教兼北大預科國文講師。1922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编辑。1924年仍回北大。1926年任厦門大學文科教授。1927年任中山大學文史教授,後兼歷史語言研究所主任。1928年3月,與傅斯年等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常務籌備員;冬,任研究員。1929年任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同年兼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歷史组主任。1934年初,與譚其驤在北平創立禹貢學會,致力檢制歷代地理圖,從事沿革地理之研究; 3月刊行《禹貢》半月刊,任主编;其間曾兼任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故宫博物院理事。1937年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改為史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抗日戰争爆發後,赴四川。1940年任成都齊魯大學史學教授, 主编《善》半月刊、 《文史》雜誌、《大眾知識》。1941年10月,任第三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3年2月,與傅斯年等發起組織中國史學會,同月被聘爲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届中央團部評議員。1945年7月,任第四届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6年11月,當選爲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3月,當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 9月被舉爲北平研究院學術會議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研究員。1954年12月,任第二届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59年4月,任第三届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69年8月,任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四届中央委員會委員。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77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學術委員。1978年2月,任第五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晚年歷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1979年11月,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1980年12月25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7歲。著有《漢代學術史略》、《秦漢的方士與儒生》、《五德始終說下的政治和歷史》、《妙峰山》 (與人合著)、《當代中國史學》、《民俗學集鐫》(與人合著)、《史林雜識》初編等; 編著《古史辨》、《辨僞叢刊》; 編訂《崔東璧遺集》、《三皇考》、《吴歌甲集》、《中國歷史地圖》等; 點校《資治通鑒》、《二十四史》、《諸子辯》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6: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