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常州词派
释义 常州词派兴起于清嘉庆初的词流派,以常州词人张惠言、周济为主要代表。清康熙间,由朱彝尊首创的浙西词派,标举南宋姜夔、张炎,追求词的清空醇雅,其末流内容上呈空疏之态,形式上染饾饤之习。张惠言、周济等常州词人推尊词体,倡意内言外之说,以比兴寄托充实词学理论,指导词的创作,形成了颇具声势的常州词派,其影响延续至清末。其词学理论初见于张惠言及其弟张琦合编的《词选》中。张惠言《词选序》针对当时浙派词的渐趋空虚,强调词须重意,应讲究比兴寄托,指出词可上比《风》、《骚》,与诗、赋同列,“非苟为雕琢曼辞而已”。张氏所论,虽注意了词的思想内容,矫正了浙派偏重技巧的弊端,但往往片面讲求微言大义而流于牵强附会。《词选》后附黄景仁、左辅、恽敬、钱季重、李兆洛、丁履恒、陆继辂等七人词作,均为张氏同道,亦常州府人。传张惠言词学者,还有其甥董士锡,士锡又传于其子董毅及荆溪(属常州府)周济。董毅曾编《续词选》,选词标准与张《词选》有所不同。周济辑有《宋四家词选》、《词辨》。以宋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为学词典范,主张“问涂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宋四家词选例言》),又进一步发挥了张惠言的比兴寄托之说,提出“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要求达到“浑涵”的境界和“见仁”“见智”的效果。周氏深化、具体化了常州派词论,拓展了常州派的创作途径,但也不免主观臆测和自相矛盾。近代谭献、庄棫、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等则为其余绪。叶恭绰称谭献“承常州派之绪,力尊词体,上溯《风》、《骚》,词之门庭,缘是益廓,遂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