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陆九渊
释义

陆九渊1139—1193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曾结茅讲学于象山(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学者称象山先生。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其学受程颢影响较大,与兄九韶、九龄并称“三陆子之学”。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约他和陆九龄(复斋)会朱熹于信州鹅湖寺。论辩之中,显露出朱学和陆学的分歧。他提出“心即理”说,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唯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并认为“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因此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也是永久不变的。为学以“发明本心”为主。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的学说后由王阳明继承发展,形成陆王学派,与程朱学派同为理学两大派别。著作经后人编为《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1139—1193)

宋金溪(今属江西)人,祖籍吴县(今江苏苏州)。字子静。陆九龄弟。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淳熙元年(1174 年)授靖安县主簿。二年与朱熹约会鹅湖,论辨所学多不合,朱以陆学为太简,陆以朱学为支离,而能互敬为人及学养。改崇安主簿。八年为南康知府朱熹聘至白鹿洞讲席,讲君子喻义利章,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九年任国子正,十年除敕定所删定官。愤靖康之耻,因轮对陈论恢复大略。十三年除将作监丞,改主管台州崇道观。于贵溪象山聚徒讲学,学者称为象山先生。绍熙元年(1190 年)起知荆门军,修城筑垒,倡廉肃贪,政行令修,民俗为变,丞相周必大称其政为躬行之效。卒于任,谥文安。明嘉靖时从祀孔子庙。治学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旨,创新理学思想体系,誉为大儒。门人以袁燮、杨简、沈焕、舒璘最知名。著有《象山先生全集》等。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