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司礼监
释义

司礼监 

明代宦官机构。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势最重。设有提督太监一人,管理皇城内的礼仪、刑名以及大小宦官;掌印太监一人,掌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太监若干人,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英宗以后,皇帝多昏聩无能,长期不问政事,司礼监代皇帝审阅批示奏章,传布政令,逐渐成为皇帝的代表,操纵国家大权。司礼监又直接掌握特务机构厂、卫,威势倾天下。

司礼监官署名。明洪武十七年(1384)始置,为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设令一人、丞一人。二十八年改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设长随、奉御,正六品。后改置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六科廊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应礼仪、刑名,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严关防门禁,催督光禄寺供应等事。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太监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每日章奏,除皇帝亲批数本外,例由众太监用朱笔楷书分批,再由内阁拟诏谕颁发。秉笔太监中最受皇帝宠幸者往往兼掌东厂。故本监为宦官衙门第一署。清顺治十年(1653)沿置,为十三衙门之一。十八年重立内务府,遂裁。

司礼监 

明官署名,宦官二十四衙门中十二监之一,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设置,它是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机构。内设提督太监一员,掌皇城仪礼、刑名、门禁;掌印太监一员,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秉笔太监权力尤大,他近侍皇帝,负责纪录皇帝的口头命令(因用朱笔,故称批朱),起草圣旨,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权限在内阁首辅之上。司礼监已经形成一整套与外廷相对应机构。此外,它还控制着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司礼监太监干预朝政,进退大臣,内阁成员、外廷官僚又与之勾结,造成明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局面。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