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常识:

 

常识 董福祥
释义 董福祥(1840—1908)清甘肃固原(今属宁夏)人,字星五。回族。同治元年(1862)陕甘回民起义时,在安化(今甘肃庆阳)起兵,号称十余万,势力扩至陕、甘十余州县,后投降左宗棠,挑其精锐编董字三营。八年从攻金积堡、河州(今临夏)等地回民起义军据点,授都司。复随刘锦棠大破陕西回民军,升提督。光绪二年(1876)随左宗棠进军新疆,进复乌鲁木齐诸城,从刘锦棠歼灭白彦虎部,并参与歼灭阿古柏之役。十二年授阿克苏镇总兵,驻防喀城。十六年擢喀什噶尔提督。二十一年镇压甘南回民起义,次年任甘肃提督。二十三年调防北京。次年所部甘军改编为荣禄所辖武卫后军。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时,率部围攻各国使馆,并乘机抢掠。北京陷落,随慈禧太后西逃,充随扈大臣,李鸿章与各国议和时,被指为“首凶”,被革职。

董福祥  1840—1908

字星五,甘肃固原人。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等率军进入陕西,陕甘一带回民纷纷响应,组织武装力量抗清。当时董福祥乘机与张俊、李双良在绥德、榆林一带聚众十余万人进攻清军。其后董福祥兵败降清,并追随清军进剿回民起义军。因战功被任为提督。光绪初年,新疆的封建主勾结俄国侵略者进行分裂活动,董福祥率军从征。战事平息后,升任喀什噶尔提督,后又加尚书衔,加太子少保。光绪二十三年(1897),董福祥奉命入京统领武卫后军。在清帝召见时,他说,臣没有别的能力,只能杀外国人。兵部尚书荣禄认为他有魄力,对他十分信赖。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廷准备与外国宣战,视董福祥为主力。宣战后,董军围攻东交民巷,攻打一月余也未攻下。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董福祥纵容部下大肆抢掠后向西败退。慈禧太后及清帝离京避难时,命董福祥为随扈大臣同行。次年,辛丑和约签订,联军坚决要求将董福祥处死。李鸿章认为,董福祥在西北久握重兵,如处理不当,恐怕激起事端。清廷遂将他撤职禁锢于家。董福祥对此不满,他向荣禄提出申诉说,我进攻使馆系奉你的命令,而现在你仍掌握大权,而我却成了罪人。我一死不足惜,但我的下属都愤恨不平。荣禄对此置之不理。
随便看

 

青年旅行网历史文化收录239286条历史文化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历史文化常识的释义详解,是旅游及文史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Qn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24:37